资讯

长江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包含哪些省市?

2024-05-27 来源:天气网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经济总量规模最庞大的地区之一,其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那么长三角地区是如何形成的呢?

长三角地区简称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共计41个城市,总面积为35.8万平方千米。该地区位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毗邻黄海和东海,处于江海交汇之处,沿江和沿海拥有众多港口,是长江入海前形成的冲积平原。

长江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包含哪些省市?

大约7000多年前,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三角形的海湾,长江河口形似一只朝东张开的喇叭,水面广阔,潮汐影响显著。在海水的推动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岸和北岸逐渐形成了沙堤。北岸的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黄河和淮河冲积形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的沙堤从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一直延伸到上海市金山区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的沙堤相连,形成了太湖平原。据研究,过去的7000多年里,长江三角洲经历了6个这样的沉积形成的心滩岛屿北移过程。

长三角地区地势平坦,河湖密布,有著名的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零星散布在长三角地区的一些低海拔丘陵和低山增添了地形的多样性。

长江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包含哪些省市?

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以太湖为中心,形状像一个大盘子,地势由高到中再到低递减。长江三角洲的最北点位于南京市、扬州市(高邮)、仪征市一线,向北延伸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该地海拔大多在10米以下,偶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分布,海拔在200-300米之间。长江每年平均输沙量达4-9亿吨,一般年份约有28%的泥沙沉积在长江中,个别年份高达78%,使得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平方千米的河网长度达到4.8-6.7千米,平原上有200多个湖泊分布。长江三角洲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它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