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 中国资源丰富吗

2024-05-17 来源:天气网

导语: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是什么呢?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中国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战略性配置,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顺应时代潮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战略模式,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去看看中国资源丰富吗?

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

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 中国资源丰富吗

中国资源

1.中国的资源特征

中国是地球上一个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疆土辽阔,兼跨海陆,资源丰富多样,开发潜力较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有人居住面积的7.2%,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耕地及园地面积占6.8%,居世界第4位,永久草场占世界9%,居第3位。森林和林地面积占世界3.4%,居第6位;按平均出力计算的可开发水能资源占世界16.7%,居第5位;河水径流总量占世界5.6%,居第1位;在世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中国均已发现,其中有探明储量的有148种,按其中45种主要矿产储量计算的潜在价值,占世界14.6%,居世界第3位。

为了从总体上描述中国的资源丰度,并能大致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程鸿先生选择了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资源较丰富的原苏联、美国、中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等7个国家,取耕地和园地面积,永久草地面积,森林畜积量,河川径流量,可利用水能量,矿产总量等6项指标,采用累计百分值形式的指标方法,从累计百分值比较,中国自然资源总体丰度仅次于原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中国的累计百分值是55.4.占世界累计百分值的9.2%,原苏联占15.4%,美国占9.9%。

与人口、经济发展相比,中国资源有以下四个特征:(1)数量特征: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2)质量特征:优质资源比重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如耕地、天然草场、常用的铁、铜、铝土矿等资源质量较差;(3)结构特征: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的国家之一。但存在着结构性缺点,如山丘多、平地少,可耕地比重小;铁、铜等常用金属矿不足,钨、锑、稀土等矿具有较大优势,煤炭多,石油及天然气不足。(4)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水资源南多北少,农业生物资源丰度,由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煤、石油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北多南少,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由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山区的过渡地带。

2.中国的国民经济特征

建国前中国经济本来就十分落后,20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又使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解放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降到最低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递增7.1%;1953—1991年,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6.8%;社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8.8%,其中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9.0%,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每年递增3.6%,社会商品总额平均每年递增7.3%。到199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9855亿元,国民收入达16117亿元,社会总产值达43803亿元,进出口总额1357亿美元,其中进口638亿美元,出口719亿美元。

但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人口11.58亿人是美国的4.5倍,原苏联的3.9倍,日本的9.1倍。因此按人均值计算,中国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按1990年汇率计算,中国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1.7%,日本的1.5%,前联邦德国的1.7%。

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 中国资源丰富吗

经济

3.战略模式的形成与转变

从建国初期至8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十分曲折。藉于旧中国贫穷落后,自然经济影响十分深厚,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被掠夺的半殖民地状态,因此政府和人民都想以最短的时间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以应付国际、国内变化莫测的形势。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一直强调高速度,以强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求得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欲速而不达,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拙折和失误。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得不放慢速度,进行调整,但情况稍有好转又强调高速发展。与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资源战略是高消耗、高投入的资源战略,即为了追求产量、产值的高产出,不顾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有时以损失、浪费自然资源作为代价。

由于旧中国长期受帝国主义剥削、掠夺,建国初期又受到外国经济封锁,因此中国发展经济,极力避免受别国控制,强调自力更生。加之中国人传统“地大物博”资源观影响,造成较长时间的封闭。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对外贸易发展较慢,进口产品以成套技术装备为主,资源型产品很少。因此资源战略具有封闭性。

这一时期的资源战略可称其为高耗、低效、封闭型资源战略。

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资源战略模式也相应的转变。在经济发展目标上,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过去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不顾资源(包括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转向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在发展策略上,从过去的不协调发展,转向有重点的相对平衡发展,资源利用由过去仅注重与重工业发展直接相关的某些资源,转变为全面综合利用土地、水、矿产和生物等资源,使农、轻、重和基础设施全面发展,资源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全面提高。

在发展方式上,从过去以外延为主,加大资源开发强度,粗放性扩大再生产;转向以内涵为主,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既充分、又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加工深度,集约型扩大再生产。在利用国内外资源上,由于扩大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在继续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扩大资源型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我国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积极进口国外资源型产品,向国外投资开发中国短缺资源。这一资源战略可称为低耗、高效、开放式资源战略。

目前,中国仍处在由高耗、低效、封闭型资源战略向低耗、高效、开放式资源战略的转变时期。

中国资源丰富吗

中国拥有广阔的陆地面积,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被誉为“地大物博”。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等多种地形,这些地形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煤炭、水力、石油等,其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此外,中国的矿产资源也是世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铁、铜、铝等金属矿产和石墨、磷等非金属矿产。

然而,尽管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使得人均资源的分配变得紧张。例如,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的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的人均储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这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挑战。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以支持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庞大的人口需求。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