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海浪及灾害性海浪有哪些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2024-05-31 来源:天气网

导语:海浪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是由风力驱动的,在海洋表面形成起伏波动,海浪的形态、高度和传播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风速、风向、水深、海底地形以及地球的自转等,海浪对于海洋环境、海岸线形态以及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灾害性海浪是指那些具有破坏性的海浪,它们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风暴、台风或飓风等极端天气条件,这些海浪具有极高的波高和波速,能够对沿海地区的建筑、船只以及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海浪及灾害性海浪有哪些

海浪及灾害性海浪有哪些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海浪

海浪是指由风产生的海面波动,其周期为0.15~25秒,波长为几十厘米至几百米,波高一般为几厘米至20米,在罕见情况下波高可达30米。所谓灾害性海浪是指在海上引起灾害的海浪。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台风、温带气旋、寒潮。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灾害性海浪是指海上波高达6米以上的海浪。

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通常情况下,6米以上波高的海浪对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绝大多数船只已构成威胁,它不仅能掀翻船只,摧毁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同时还给航海、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带来灾难,因此想要将这种灾害程度减小到最低,应该正确、及时地预报这种海浪。关于灾害性海浪的具体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之上提到的“海上波高达6米以上的海浪”只是相对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在海上与大自然抗争能力而言的相对定义。

当然,灾害性海浪的确切定义需要根据海上不同级别的船只和设施来给出不同的定义。例如,虽然一些海浪只有2.5~3米,但是,它却对没有机械动力仍需借助于风力的帆船和小马力的机帆船、游艇等小型船只已构成威胁。所以,对于这些船只而言,这种波浪是属于灾害性波浪。而4米以上的巨浪会对千吨以上和万吨以下、中远程运输作业船只构成威胁。

所以,对于这些船只来说,4米以上的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提高了与大自然的抗争能力。9米以上的海浪会对20万~60万吨的巨轮产生威胁。所以,对于这些巨轮,9米以上的海浪为灾害性海浪。因此,在发布海浪预报和警报的时候,除了考虑海上一般和普遍情况外,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不同任务、不同船只和不同海上设施进行特殊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一旦遭遇灾害性海浪,船舶就会在海上横摇、纵摇和垂直运动。如果发生横摇,在船舶自由摇摆周期与波浪周期相近的时候,共振现象就会出现,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船舶就会倾覆。而剧烈的纵摇会使螺旋桨露出水面,最终导致机器工作不正常而引起失控。如果海浪波长与船长差不多,那么会发生由于船舶的自重能使万吨巨轮拦腰折断的现象。而如果船舶出现垂直运动,最终可能会使其在浅水中航行的时候触底碰礁,发生危险。另外,如果灾害性海浪到了近海和岸边,必然严重威胁着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海浪及灾害性海浪有哪些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主要包括对海上航行、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等带来的灾难。这些海浪通常具有6米以上的波高,对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绝大多数船只构成威胁,能掀翻船只,摧毁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此外,灾害性海浪还能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海水养殖设施等各类海工建筑物,对沿岸工程设施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可能会破坏整个海港设施。据测量,近岸浪对海岸的压力可达到每平方米30~50吨。此外,海浪有时还会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港、航道,造成淤塞等灾害。

灾害性海浪的形成与台风、温带气旋、寒潮的强风作用有关。这些海浪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工程和海岸工程,造成巨大灾害。我国沿海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并与太平洋相通,受世界最大陆地和最大海洋影响,南北冷暖空气的交换异常活跃,因此频繁受到灾害性海浪的侵扰。夏季,南海和东海会频繁遭受台风浪的袭击;冬季和春秋季,渤海、黄海、东海常常受到气旋浪和寒潮浪的袭击。

为了减轻与防御灾害性海浪的危害,及时关注海洋部门发布的海上大浪预警报,接到警报后人员要及时撤离作业点,并撤离近岸一切活动物品,不能撤离的要进行加固。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