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活

首页>天气生活>生活

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退避三舍说明了什么道理

2022-06-24生活

  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出了晋国,一直在外流浪。重耳来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重耳答应楚王,若晋楚之间发生战争,他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多年后,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晋文公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楚军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结果大败。

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退避三舍说明了什么道理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退避三舍说明了什么道理?

  成语告诉人们,退并不一定代表软弱可欺,相反应该谨慎,以防有诈。而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懂得绕个弯,退一步,还是会有更宽广的路。两军交战时,一方退让,情况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实力较强,暂时避其锋芒,二是迷惑另一方,使其放松警惕,起到骄敌的作用。随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战胜之。成语中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属于后者。此外,晋文公此举还有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天气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