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季风的年际变化与旱涝的关系 季风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2024-06-28 来源:天气网

导语:季风,作为地球上一种独特的气候现象,其年际变化对全球多个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季风的年际变化与旱涝之间的关系尤为显著,成为气象学家和农业专家关注的焦点,下面就去看看季风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吧!

季风的年际变化与旱涝的关系

季风的年际变化与旱涝的关系 季风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旱涝

1、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旱涝灾害和夏季风的强弱是相关的。

2、夏季风强,雨带向北推移速度快,南方降水时间短,降水少,北方降水多,形成南旱北涝;

3、夏季风弱,雨带在南方停滞,徘徊,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形成南涝北旱。

季风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及旱涝灾害的影响显著。季风气候是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之一,尤其在夏季,季风带来的湿润空气与北方冷空气相遇,常常形成暴雨,这种现象被称为季风暴雨。这种降雨模式不仅影响了中国的雨季和暴雨集中期,还与洪涝灾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季风的强度、频率和路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进而引发了频繁的水旱灾害。

季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水分布:中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致使中国多早涝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北涝南旱的灾情;夏季风弱的年份,则易出现北旱南涝的灾情。

旱涝灾害:季风的季节性北进和南退,特别是在夏季风的进退过程中,推动了季节性大雨带的移动,影响了中国的旱涝格局。夏季风强时,大雨带能推至较北位置,使北方地区发生洪涝灾害而南方发生旱灾;若夏季风弱,则北方易旱南方易涝。

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的特殊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如地形复杂、高原盆地错落、高山河川纵横等,进一步加剧了旱涝灾害的地区间差异。季风的频繁改变导致了气候的不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旱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季风的年际变化与旱涝的关系 季风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旱涝

干旱预警信号

为了让群众及时了解干旱情况,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国家专门设立两级干旱预警信号,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重旱和特旱预警,并相应提出防御指南。各有关部门按照相应的工作责任和要求提前部署,便可有效减小干旱带来的灾害和损失。

橙色干旱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红色干旱预警信号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