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 西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2024-06-25 来源:天气网

导语:西南季风主要指的是在夏季期间,由印度洋和南海吹向亚洲大陆南部和东南部的一种季风气流,而且这种季风气流携带了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当它们与大陆上的冷空气相遇时,便会产生降水,而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则是指在某些年份或季节,这种季风气流相较于平常年份更为强烈,从而导致降水量也相应增加的现象,下面就去看看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和西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吧!

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

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 西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暴雨

西南季风对我国暴雨的形成作用很大,影响范围也很广。在每年台风季节,也是西南季风盛行的季节。西南季风最活跃的区域,主要出现在从阿拉伯海经孟加拉湾到我国南海范围内,有时在南海会形成季风云团或季风低压。

其中有的季风低压也可能发展成为热带风暴,甚至是台风,但是由于受地形的限制,且南海海域有限,四周又是大陆或海岛,生成后很快登陆,没有充分发展的时间。因而其强度一般不强,但由于西南季风具有高温、高湿、位势不稳定等特点,因而即使一个不强的台风或是热带风暴或是热带低压,登陆后都会造成比较大的暴雨,甚至是特大暴雨,如9610(Lisa)热带风暴在闽西所造成的特大暴雨。有时,西南季风低压进入ITCZ系统内,则将维持很长时间,并可能发展成为热带风暴。

如5813热带风暴(未命名),这次热带风暴的前期低压于7月20日形成于南海西北部的西南季风里,大约位于19°N、113°E,以后随西南季风向东北移人台湾海峡与ITCZ系相结合。在闽南沿海徘徊、停滞、打转达9天之久,强度几经变化,加强→减弱→加强→减弱消亡。从7月22日起闽南开始出现暴雨,云霄出现大暴雨(日雨量130.9mm),诏安日雨量也达112.3mm。23日当热带低压靠近晋江、崇武时,两站都出现大暴雨,晋江日雨量为167.2mm,崇武日雨量为132.7mm。

以后在厦门附近徘徊,强度时强时减,暴雨落区也时有变化,25日安溪日雨量最大达135.6mm。26、27日两天又稍减。28日又重新加强,范围扩大,有3站日雨量大于100mm。仙游达161.1mm,同安151.6mm,南安121.4mm。其实时间更长,表6-15为7月22~30日日雨量大于50mm的出现地点,在这段时间内,共39站·日出现暴雨。日雨量大于100mm的有8站·日。暴雨区还波及粤东地区。如果台风登陆后,其南侧的西南季风跟随北上,则将大大增强台风过程雨量及其降水持续时间,这种过程,有时在卫星云图上有明显的后部尾巴云,在分析预报中比较容易判断。有时其南侧的云系并不明显,但是在台风登陆之后,由于其南侧的西南季风云系迅速发展,快速北移紧接台风环流之后,于是大大加强了台风降水强度,延长台风降水持续时间。

如9406(Tim)台风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次台风于7月10日19~20时在台湾新港登陆,7月11日6时再次在福建晋江登陆,由于台风登陆后,降水云团很快减弱,加上移速很快,在福建登陆时,降水持续时间比较短,台风本体降水并不大。但是由于原在南海的热带低压的云团,随着西南季风北上而发展加强,并于7月11日夜里(当时9406减弱的热带低压中心已移入江西境内)到12日早晨侵袭闽南地区,因而才形成较大的降水。同时由于从西南季风中得到能量补充,因而登陆后减弱成为热带低压经久不消,并在有利向北移动的流场的共同作用下,一直移向东北三省,所经之处,都造成较大的降水。

如果台风登陆后,没有得到西南季风云系或云团尾随补充到台风环流外围,则降水一般不太大。例如9418(Gladys),9月1日11时在台湾省宜兰—花莲之间沿海登陆,9月1日21~22时再次在福建福清登陆,登陆时的强度与9406台风强度完全一样,近中心最大风速都是30m·s-',最低气压都是975hPa,登陆后的路径也基本相似。与9406台风相比,差异很大,9418台风后部基本上没有什么雨,所经之处,雨量都不大,最大只在安庆西北出现89mm的暴雨。

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 西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

西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西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农业发展、引发洪涝灾害、以及改变区域气候模式。

西南季风为南亚、中南半岛以及我国西南华南等地带来了大量降水,与当地高温的环境一同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水热条件,即雨热同期,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例如,西南季风为南亚的古印度文明孕育提供了条件。然而,由于西南季风主要集中在夏季,受其影响的地区雨季集中,降水强度大,在地势低洼地区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影响农业和人类生产生活。例如,孟加拉国因地势低洼、河流密布,每年6月至9月的季风雨季期间,洪涝灾害经常发生。

此外,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影响也表现为降水模式的改变。该地区降雨主要是锋面雨,降水集中在暖湿气流一侧,西南地区降水减少,导致土石荒漠化现象加剧,土地蓄水能力降低。同时,西南地区与印度洋较近,夏季受印度洋吹来的夏季季风影响,背靠喜马拉雅山脉的季风受冷易形成降水。

青藏高原的隆升也对西南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青藏高原隆升至一定高度时,能够改变周边地区的气候与自然带。例如,当青藏高原隆升高度达到1500—2000m时,纬向气流受阻便由爬坡分量转为绕流分量为主,且行星风系受到季风的影响更为强烈,此时气候才会受到影响。西南地区因紧邻青藏高原,其气候也呈现出独特性,主要是受到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三个亚洲季风子系统的共同影响。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