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华北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极值 本轮华北强降雨是台风刮来的

2023-08-02 来源:天气网

  天气网讯,华北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极值,时隔11年,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再次被拉响。从7月29日开始,中央气象台连续三天发布红色预警,提醒京津冀等地会出现的极端降雨情况。据悉,本轮华北强降雨是台风刮来的,这次极端暴雨的主要推手是相距甚远的台风“杜苏芮”和“卡努”。

华北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极值 本轮华北强降雨是台风刮来的

暴雨

  华北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极值

  对北京、河北多地而言,此次京津冀强降雨称得上是“历史罕见”。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刘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形容这轮降水的强度:“相当于第一天下了一个‘7·21’的暴雨,结果第二天又下了一个160毫米、180毫米,门头沟区是第二天下了200毫米这样的量级。”

  这让北京的霞云岭、斋堂,河北顺平、满城等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像河北保定站的单日285毫米的降水量,更是打破了该站1963年8月以来保持多年的极值纪录,而那场暴雨持续了多天。

  暴雨肆虐之下,北京、天津等多地的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导致了山洪和泥石流的爆发,冲毁了多座桥梁,其中包括了卢沟桥旁边的小清河桥。北京甚至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

  而这种局面,除了受降水量多的影响,还与短时强降水紧密相关。小时雨强,是衡量暴雨程度的重要标准。同样是50毫米的降雨,如果均匀分布在24小时,那不过是一场细雨,而如果在1小时内集中出现,则会是倾盆大雨。

  在北京丰台千灵山,7月31日10时至11时,一小时内的降雨量高达111.8毫米,而2012年“7.21”特大暴雨当天,北京全市24小时平均降雨量是190.3毫米。

华北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极值 本轮华北强降雨是台风刮来的

暴雨

  本轮华北强降雨是台风刮来的

  为何此次降雨如此极端?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这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充沛的水汽和太行山山前动力抬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配合的结果。”

  首先是多种渠道的水汽条件。本次降雨过程中,除了今年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还有第5号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的本体水汽、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从东南方向输送的水汽在华北一带汇集,为极端强降雨的出现提供了非常强盛的水汽条件。

  其次是环流形势。在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北上的同时,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形成一个高压坝并长时间维持,从东侧和北侧挡住了“杜苏芮”环流的前进路线,使得“杜苏芮”环流本体的水汽和西南、东南方向的水汽不断汇集,犹如大坝不断蓄水。

  广告

  最后是地形影响。大量水汽在华北一带汇集,并在低空东南风影响下,在太行山区东侧山前抬升致雨,使大坝中蓄积的水更多地在太行山前洒下。因此,处于太行山东侧的邢台东部、石家庄东部到保定和北京房山、门头沟一带成为本次降水过程的核心影响区域。

  “未来几天,整个华北北部,包括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这一带,阵雨、雷阵雨天气较多,且局地对流较强,可能还会出现局地暴雨。”马学款提醒,虽然降水总体在减弱,但受前期强降水影响,次生灾害具有滞后效应,未来一段时间仍需高度警惕。

  马学款解释说,强降水正在发生时,雨水顺着土壤孔隙或石缝向下渗透,土石结构不再紧密,且长时间的浸泡使土体饱和、软化,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各类次生灾害风险同时存在;当降水减弱甚至停止后,突发性的泥石流、山洪风险会减弱,但雨后阳光照射将蒸发大量土石中的水分,使得土石层松动,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