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 二十四节气相关歌谣

2022-08-08 来源:天气网

  导语:作为我们传统文化,人们根据日历中对应的节气,进行农业生产的准备工作,按照不一样的时节进行不一样的处理。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相关歌谣有哪些?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

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 二十四节气相关歌谣

立春节气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喊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

  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种完番豆,处暑莳田,白露匀田,秋分看禾,寒露前结。

  霜降一冷,立冬打禾,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

  解释:

  犁田:翻地的意思。

  番豆:指的是花生。

  莳田:种禾稻。

  匀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客家人简洁用:匀田。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歌曲简介: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 二十四节气相关歌谣

  立夏节气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年二十四节气歌谣 二十四节气相关歌谣

  立秋节气

  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四立”与“二分二至”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民俗活动。

  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塑,而是立春日;重大的祭祖、驱邪消灾、祈年纳福、迎新春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起始,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着万物更生、新轮回开启;而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在“四时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节气既是自然节气也是民间重要节日。其它节气也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

相关推荐

冬天的节气正确的排列顺序 冬季节气准确的排列顺序

冬天的节气分别代表什么 冬季节气分别意味着什么

冬季的六个节气的风俗 冬天6个节气的习俗

2023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日历 2023年二十四节气日历时间表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一年四季24个节气的名称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