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气+城市文化

首页>天气生活>城市文化

重庆纤夫文化的详细介绍?该不该遗忘?

2018-01-12城市文化

要是在90年代初,来到重庆,你会遇见长江两岸有着这样一群人,穿着草鞋,赤着身,弯着腰,肩上或是腰上捆绑着一根粗大的麻绳,吃力的拉着逆流而来的货船亦或是轮船,每每吃力鼓劲之时。领头的纤夫长,就一声吆喝,一声长啸,后面的应天接应,整齐一致,曲调高亢激越,直击灵魂,久久回荡在两岸之间,盘旋在漩涡和水浪之间。就是这样一群人在激流险滩与大自然搏斗的身影,铸就了“纤夫时代”。

岸边纤夫

李白渡江有感而发“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时候的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每当河水湍急,需要前行,就不得不人力拉船而行。

每当盛夏河涨水,一条船停在险滩急流之上,一队纤夫在岸上拖不动,力量平衡到纤夫即使累得吐血,船只还是会翻。船只一旦翻掉,纤夫往往非死即伤。往往这个时候另外的一伙纤夫气喘吁吁赶到,他们扣上胳膊一帮衬,船动了。这时船上和岸上就免不了互相呼吼、埋怨、狠骂,撑船的大呼“稳住”,纤夫则叫“避开”。避开是说避开水筋,减少冲力。要知道,这种吵骂是连亲友、兄弟、父子都不避的。一直到把船拉出险滩急流,所有的纤夫才松口气,躺到地上喘粗气,刚才的吵骂已经忘到了爪哇国。像这样的事情,纤夫们之间是不说谢的,他们经常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已经成了共识。

险滩之上

在那个年代,他们吼着叫着独有的声调,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鼓舞激励着一天的劳作。现在川江号子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保留了,这也算是对纤夫文化一种认可。

还有个有关纤夫,就不得不提,重庆如今全世界文明的火锅也是从他们手里创造出的。在那时,在两江汇流处朝天门,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后只要其肉、骨、皮,但却将牛内脏弃之不用,岸边的水手、纤夫将其捡回,洗净后倒入锅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盐等辛辣之物,煮而食之,一来饱腹,二来驱寒、祛湿,久而久之,就成了重庆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气的麻辣毛肚火锅。因此,重庆的火锅发源于朝天门码头。但不管是在重庆江北,还是重庆朝天门,重庆火锅发源于江边、码头之处却是不争的事实了。由于巴国、蜀国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后发展为小商贩挑担沿街叫卖。到如今也就风靡了全国,名扬了四海。

随着科技改变的日新月异,轮船的先进也不需要人力拉纤,他们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留下的却是一种艰苦耐劳,拼搏奋斗的精神,劳动人民的智慧无疑是伟大的,也是值得学习保留的。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天气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