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气+城市文化

首页>天气生活>城市文化

河北献县境内古长城堤的由来

2018-06-15城市文化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古长城堤为大禹治水时所修。《禹贡》云:上古时,黄河泛滥,人民苦不堪言。禹按照舜的命令,接替他的父亲鲧去治水,采取疏通的方法“北播九河”。据《尔雅?释水》记载,“九河”是指: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契、钩盘、鬲津。其中徒骇河就是今天的滹沱河,它是九河最北边的一条,而鬲津河在九河的最南面。大禹在徒骇河以北、鬲津河以南各筑起防洪堤一条。其南堤遗址在今天的景县、东光县一带,让“九河”水只能在长城堤之间一二百里的范围内流动,而不再危害其他的区域。所以,今天的献县一带自古就称为“九河下梢”。

历史上有关献县发生水灾的记载不胜枚举:汉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秋,黄河在馆陶决口,淹河北四郡三十二县,乐成(献县)在其中;晋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夏,滹沱河泛滥,冲陷山谷,巨松拔浮于滹沱河水上,东至渤海,原隰之间皆如山积;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秋,大水,瀛州各县多淹没,民皆上高树,依大橼;唐永征五年(公元654年)六月,大雨连隆六日,滹沱河泛滥,乐寿被淹;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七月,大水。平地水深一丈五尺,民居被淹没,溺死者不计其数;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黄河在乐寿埽决口,形成大洪灾……

洪灾过后修补长城堤是势所必然。史书上对修补长城堤也有明确的记载。《禹贡》记载:“禹疏九河”。《太平寰宇记》:“此堤或云‘夏禹所筑九河故堤’”,九河故堤亦黄河故堤。这是修建长城堤最早的记载。《太平寰宇记》:“秦使蒙恬所筑堤的防河水于河间”。秦时的河间即“九河之间”,河水即黄河之水。蒙恬所筑九河北堤名叫“马岭城”,九河南堤名叫“长城岭”。河间市有古堤长数里,叫“马岭城”,庆云县有古堤长40里,叫“长城岭”,这应当是古长城堤的原始称谓。《汉书?沟渠志》:西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黄河在渤海(今沧州)、清河(今山东临清)、信都(今冀州)一带泛滥,丞相史孙禁欲北破“平原金堤”以泄水。这里的“平原金堤”即指长城防洪堤。宋仁宗时,黄河北流走大名、冀州、武强、献县、河间。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黄河在乐寿埽(今献县陈庄镇大过村北,尤口村西,南河头乡樊屯村南)决口。

无论是“北破平原金堤以泄水”,还是“河决乐寿埽”,水灾过后必然会修补长城堤。因此,在修筑滹沱河北大堤和根治海河之前,古长城堤一直是京津以南重要的防洪设施。

如今,献县境内的古长城堤大部分已被铲平,遗存仅有十五级乡小营村西到河间市境一段,至今已历4000多年。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天气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