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气+城市文化

首页>天气生活>城市文化

安徽淮北戏曲艺术

2019-07-02城市文化

  淮北的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其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其中淮北梆子戏、泗州戏、淮北花鼓戏等都是比较知名的戏曲。

  淮北梆子戏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或沙河梆子。当地人俗称“高梆”。淮北梆子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与河南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莱芜梆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主要流行在皖北、豫东和苏北的一些地区。鼎盛时几乎县县都有专业剧团。成立较早而影响较大的剧团,主要有抗战时期的翻身剧团、拂晓剧团等。

  泗州戏

  泗州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淮北,已有二百多 年的历史。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建国后才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泗洲戏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

  淮北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2007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淮北花鼓戏和淮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内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天气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