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

首页>天气生活>热点

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

2025-05-19热点

  5月19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的一段视频让无数人揪心: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黑家湾社区的永久基本农田上,数千平方米的土地被水泥块、钢筋和生活垃圾覆盖,扒开薄土层,建筑垃圾触目惊心。

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

  更讽刺的是,当地乡政府在2024年11月首次被曝光后,所谓的“整改”仅是简单覆土,垃圾清运工作至今未启动。这场发生在耕地红线上的生态危机,暴露出基层监管的漏洞与形式主义的顽疾。

  -触目惊心的现场:黑家湾社区的永久基本农田被建筑垃圾填埋,部分区域堆积厚度超1米,土壤混杂塑料薄膜、泡沫等生活垃圾,空气中弥漫腐臭味。经自然资源部核实,该地块确属国家严格保护的永久基本农田。

  -“纸面整改”的荒诞:2024年11月首次被曝光后,乡政府承诺“立即整改”,但记者现场发现,垃圾表面仅覆盖薄土,未开展清运。村民扒开土层,水泥块、钢筋仍清晰可见,农田已完全丧失耕种功能。

  -跨区域污染链:湘潭市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现象普遍,潭州大道沿线形成“垃圾带”,部分垃圾滑入水塘导致水质恶化;江西萍乡的工业固废堆成“渣山”,雨水渗入后废水横流,居民苦不堪言。

  -制度空转的“三联单”:湘潭推行的建筑垃圾“三联单”管理机制(记录产生、运输、处置信息),却被企业伪造单据、超范围倾倒。例如,雨湖区一家被关停的垃圾处理企业,仍违规承接业务并开具虚假单据。

  -基层执法的“选择性失明”:多地耕地被侵占问题长期存在,如宁夏银川300亩农田被垃圾填埋3米深,山西长治600亩耕地因烂尾项目被水泥硬化,河南周口4.2亩农田因“河道治理”超范围取土遭毁。专家指出,违法成本低(罚款仅耕地开垦费1-2倍)导致企业肆无忌惮。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工业固废、建筑垃圾无处可去,部分地方 政府默许违规倾倒以“平衡”经济指标。江西萍乡工业园区的“渣山”持续生长,主管部门多次调研却无实质整改。

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

  -“田长制”的硬核监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建立“田长制”,实现网格化巡查。同时,对非法倾倒行为提高刑事处罚力度,杜绝“以罚代刑”。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转型:推广建筑垃圾分类回收技术,将混凝土、砖块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建设。例如,湘潭市具备资质的环保企业仅处理高附加值垃圾,需完善低值垃圾清运体系。

  -技术赋能的“天眼”防控: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实时监测耕地变化。自然资源部已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查询平台,但需加强数据共享与执法联动。

  -舆论的强烈声 讨:网友痛斥“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岂能沦为垃圾场”,呼吁严涉事 官员与企业。社交媒体上,“#永久基本农田保卫战”话题阅读量超2亿次。

  -基层民众的无奈:黑家湾村民表示,多次向乡政府反映无果,只能眼睁睁看着“祖祖辈辈种粮的地”变成废墟。江西萍乡居民称,工业固废污染导致庄稼减产,但“投诉无门”。

  -政策的密集出台:自然资源部2025年通报67起耕地保护重大典型问题,要求“零容忍”查处新增违法;农业农村部提出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严禁擅自占用。

  从湘潭到萍乡,从宁夏到河南,永久基本农田沦为垃圾场的悲剧,暴露出耕地保护的系统性漏洞。这场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更是关乎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唯有建立“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制度体系,让监管长出“牙齿”,让违法付出代价,才能守住中华民族的“饭碗田”。正如村民所言:“地没了,饭碗就空了。”

  来源:今日深圳

  声明:天气网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天气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