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

首页>天气生活>热点

媒体:部分毕业生该反思上岸思维了 需要重新审视一下

2024-05-31热点

在当下的社会,人们常听到年轻人对于体制内工作的热衷和追求,似乎一进入“体制”就等于稳定、体面。但是,体制内的工作不是适合每个人,它有着自己的运作逻辑和要求。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或许是人们未来道路上的一大阻碍,毕业生们是时候停下来,重新审视一下“上岸思维”了。

媒体:部分毕业生该反思上岸思维了

媒体:部分毕业生该反思上岸思维了 需要重新审视一下

最近,武汉大学的一位研究生顾某因为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不满,在网络上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懊悔和不满。虽然有导师的劝说、父母的鼓励,她还是选择了前往嘉峪关就职,但流露出的情绪让人感受到她的不甘和痛苦。

顾某的经历让人们看到,体制内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铁饭碗”,它要求从业者具备更高的职业伦理和奉献精神。选择了这样的工作,就意味着要服从组织原则,接受更严格的纪律约束,为公共利益付出。如果只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体制内的工作当作一种“打工”的方式,那么很可能会感到失落和不满。

顾某的情况不是个例。如今,很多年轻人出于稳定和体面的考虑,将进入体制内作为首选。但他们通常忽视了体制内工作的特殊性和要求,只看到了表面的光鲜和稳定。这种“上岸思维”让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变得盲目和功利,导致了在工作中的不适应和碰壁。

媒体:部分毕业生该反思上岸思维了 需要重新审视一下

事实上,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来自于财政支持,而这种支持是建立在公共利益之上的。如果从业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只把“上岸”当作全部意义,那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是一种人才浪费,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体制内工作。

因此,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更加理性和审慎。他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结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长辈在给出建议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避免因为自己的期望而让孩子走上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对于机关单位来说,应该在选拔人才时更加注重态度和取向的考核。除了能力条件、学历背景等硬性要求外,还应该关注应聘者的职业伦理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选拔到真正有志于公共服务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素材来源:新京报、网易

声明:天气网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天气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