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不同路径下的台风暴雨 台风过后会一直下雨吗

2024-06-24 来源:天气网

导语:台风暴雨的形成与其行进路径密切相关,这些路径的多样性导致了其影响范围和强度的显著差异,而且当台风从海洋深处向陆地移动时,其携带的大量水汽会在与陆地相遇时迅速凝结成雨,若台风路径偏向海洋,其带来的降雨可能更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导致严重的洪涝和海水倒灌,这种情况下,沿海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基础设施将面临巨大考验,那么台风过后会一直下雨吗?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具体情况吧!

不同路径下的台风暴雨

不同路径下的台风暴雨 台风过后会一直下雨吗

台风

台风暴雨与台风路径有密切联系,暴雨经常出现在台风(包括减弱为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经过的附近地区。因此,不同路径,暴雨出现的空间也不尽相同。当然,同样一种路径,暴雨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也有不同之处,本节先按不同路径讨论其特征。

登陆粤东后向东北方向穿越福建东南部的台风

暴雨主要出现在粤东—闽东南地区,是影响福建省最严重台风暴雨之一。除在粤东出现几个最大雨量大于500mm的暴雨中心外,在福建还有4个最大雨量分别为581、500、355和351mm的暴雨中心,其降水主要发生台风中心于6月9日03时在香港登陆之后到10日上午台风从闽东北出海这段时间,大量降水出现在9日早晨一下午,由于其降水特大,又比较典型,因而福建气象工作者通称为“6.9”型台风路径。类似的例子还有6103(Alice)台风。1961年5月19日13~14时,也是在香港登陆后向东北移穿过福建,其路径与6001台风基本相近。7304(Dot)台风,7月17日4~5时在广东宝安登陆向东北移穿过福建出海。

8004(Georgia)台风,5月24日5~6时,在广东惠来登陆后,向东北方向移,穿过福建出海。虽然这几次相似路径在暴雨量级大小上有差异,但是暴雨强度都较大,因而都造成较大损失。其原因除暴雨强度大之外,这4次台风中有3次是出现在5~6月,人们思想上尚无抗台准备,虽然气象部门也比较准确地提前发布警报,但常因思想麻痹,防御不力,而造成重大损失,尤其8004台风更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此外还有2次相似路径出现在9~10月,即5906(Nora)热带风暴和6423(Dot)台风。5906是一个热带风暴,主中心在菲律宾以东沿海减弱消失,副中心进入南海,加强发展为强热带风暴,于9月11日3~4时在广东海丰登陆,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穿过福建、浙江从钱塘江出海。所经之处,都造成暴雨,福建沿海各地市及龙岩地区东部总雨量都达100~200毫米,其中南安达275mm为最大,南靖266mm次之。日雨量以南安203mm为最大。

6423台风,10月13日09时在广东宝安登陆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基本上是沿武夷山西北侧移动,因而降水相对较小,福建省的过程雨量一般只有50~100mm,局部超过100mm。这种路径雨量大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在台风前进方向上,中低空一般有东南风和西南风构成的类似暖式切变存在,具有最大的相对正涡度;二是由于其南侧低空通常有较强的西南风,构成来自南海上比较有利的水汽通道;三是在台风前进方向,由于对流凝结潜热释放,上空增暖,使对流层低空减压,常有较大一△P₃的变压梯度,从而产生地转偏差,加强空气质量辐合,增强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极为有利。

台风在粤东登陆后继续朝北或西北偏北方向移动,进入江西的台风这种路径,经常是台风在南海东北部突然北翘,登陆粤东,最典型的例子是9009(Tasha)台风。这次台风,于7月27日20时,在吕宋岛以西的南海上生成之后,移动十分缓慢,从27日到29日3天内只向西移动4个经距。30日上午突然转向北移,移速加快,强度加强,登陆前10小时发展成为台风。31日04~05时在广东陆丰登陆,然后继续朝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在江西赣州附近减弱消失。

然而,高空残留的台风环流,持续到8月2日,致使福建形成一个比较强的暴雨中心,主要降水区出现在粤东和闽南,前者中心最大值在广东潮州,达626mm;后者在福建永春,达555mm,另一相似的路径是6304(Trix)台风,这次台风从西北太平洋经菲律宾进入南海,由于受菲律宾群岛地形影响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中心最低气压只有994hPa,以后在南海东北部重新发展加强为台风,7月1日05~06时登陆广东海澄,主要暴雨中心出现在福建的泉州和漳州两市,3个暴雨中心最大雨量都达300mm以上,这种路径下形成的暴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由于台风在近海加强,在登陆前达到最强,因而具有很强的螺旋云带降水和台风眼壁降水。

这两部分降水强度都大,例如9009台风,潮州的暴雨中心和6304台风的3个暴雨中心就是如此。当6304台风7月1日早晨在海澄登陆后,福建泉州以南地区暴雨如注,大量降水是出现在这段时间内。二是由于台风残留的低空环流东南侧由东南和西南构成的暖式切变下出现的暴雨,例如9009台风福建永春的暴雨中心,这种原因造成的降水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常规的高空测风资料有限,一天只有2次,福建的预报员常用九仙山高山站(相当于850hPa等压面的高度)的风向、风速来判断暖式切变的生消,如果该站有较大的东南风,则表明暖式切变位置偏南,闽南暴雨将持续。如果一旦转为西南风,则表明暖式切变北移或消失,闽南暴雨过程也将结束。

9009台风造成的闽南持续暴雨中,当时预报员分析中看到该站风向已转为西南风,判断闽南暴雨将结束,与实况相符。如果台风中心在粤东登陆后继续朝西北或偏西方向移动,虽然福建南部地区也会出现暴雨,过程雨量也可能达200mm以上,但主要暴雨中心出现在广东,这种例子比较多。

不同路径下的台风暴雨 台风过后会一直下雨吗

台风

登陆闽南的台风

这里所指的闽南是指厦门以南(含厦门)。登陆前的路径,可能有多种情况,大体有:经过南海东北部来的台风,这种路径较多,例如5717(序号)(Garmen)、7301(Wilda)、8015(Percy)台风等;登陆路径左折,再次在闽南登陆的台风,例如5626(序号)(Freda)台风;掠过台湾北岸折向西南经台湾海峡,最后在闽南登陆的台风,例如6008(Trix)台风等。这种登陆地点的台风暴雨情况比较复杂,暴雨大小差异很大,据分析,雨量大小主要与台风移速及登陆后的台风移向有关,而与其强度似乎关系不大。

这次台风于9月16日13~14时在台湾宜兰—花莲之间登陆后,路径左折向西南移,17日凌晨进入台湾海峡,在海峡内滞留长达36小时,于18日傍晚再次在漳浦登陆,登陆后,移速仍然缓慢,于是在福州以南到漳州地区出现连续的大暴雨,南安凤巢台风过程雨量达875mm,创当时福建台风过程雨量之最,一直保持到1990年,才被9012台风所打破。这是一个很少见的路径,横穿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直至越南消失,所经之处都有200mm以上的雨量中心,位于台风中心东北侧的福建、浙江出现5个大于500mm以上的暴雨中心,以闽浙交界处777mm为最大,福建境内的柘荣629mm次之。这种大暴雨的形成除地形引起的增幅外,还可能与其副中心的作用有关。

如果台风中心在登陆前后加强,台风螺旋云带、眼壁将带来很大很猛的暴雨,如7301台风,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已有论及。如果台风移速很快,登陆后继续朝西北方向移动,并很快减弱消失,则一般雨量不大,最多是100多毫米,如5717(序号)(Garmen)台风、8015(Percy)台风。

登陆福建中部的台风

这种路径,通常称为正面袭闽路径,一般是指台风中心在福州一厦门之间沿海登陆(含福州,不含厦门)。这种路径的台风一般在登陆福建中部之前,大部分先登陆,到福建是第二次登陆。由于台风中心登陆,强的台风螺旋雨带和台风眼壁都已受到破坏,因此第二次在福建登陆时,登陆点附近,一般雨量不如其北侧或南侧。北侧和南侧暴雨中心的形成又有其他许多复杂的原因,如地形的作用等。这是一个非常强的台风,台风中心登陆前,最大风速曾达100m·s-'。

8月30日下午在福建省惠安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移进江西境内消失。8月31日在浙江境内形成副中心并向东北移出海。400mm以上的两个暴雨中心位于闽东北和浙南。另外在苏北沿海有两个强降水中心。闽东北和浙南各有一个大于400mm的暴雨中心,当减弱的台风环流从苏南经过时,在吕泗到射阳之间形成一个中心高达932mm的暴雨中心,本来已减弱为热带低压的环流,重新发展加强为热带风暴。这可能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原因。可见,登陆福建中部的大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闽东北和浙南。

然而,也有台风在中部登陆,主要暴雨中心,出现在中部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附近,例如5810(序号)(Win-nie)台风。这次台风是一个比较强的台风,且移动速度也比较快。7月15日19时登陆台东—花莲之间,不到6小时就进入台湾海峡,移速减慢,于16日10时再次在福建同安登陆。在中部出现两个雨量分别为625mm(安溪)和689mm(仙游)的大暴雨。类似的例子还有5820(序号)(国外未给命名)强热带风暴,于8月29日15时在台湾花莲港登陆后,左折西移,8月30日7时再次在福建惠安登陆。在中部出现一个雨量达389mm的大暴雨中心。由于这种例子较少,容易引起错觉,因此必须给予重视。

这是一个主要暴雨中心出现在登陆点西南侧和路径西侧的典型例子,由图可见,两个主要暴雨中心分别位于云霄(443mm)和龙岩(387mm),另外在台风登陆地点还有两个大于300mm暴雨中心,虽然范围不大,但位于同安附近的一个雨量高达541mm,是本过程最大值,当减弱的热带低压向东北移到山东半岛时,还形成一个高达454mm的大暴雨中心。这次台风移动也很快,其西南侧的大暴雨是出现在台风中心登陆并移入三明及江西之后的,有可能是由其南侧的云团登陆所致。

登陆闽东北的台风

这里所指的闽东北,是指福州一福鼎(不含福州)之间登陆的台风。这类台风,登陆闽东北之前,多数不在台湾登陆,因而台风中心登陆时具有较明显的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台风登陆点附近,及其北侧的浙江沿海,尤其是台风中心登陆后转向北一东北方向移动的台风更是如此。6615(Cora)台风9月7日07时在福建霞浦登陆后转向北-东北方向移动,除在台风登陆点附近出现一个200mm以上的暴雨中心外,大范围大于200mm的暴雨中心出现在浙江中北部沿海地区,最大值在宁波附近,达539mm。当台风残余环流经过苏南时,在其西北侧还出现两个大于200mm的暴雨中心,入海后又加强为热带风暴,受其影响,在山东石岛还出现185mm的暴雨。

如果台风中心在闽东北登陆后,继续西移停滞在福建境内或深入内陆,则暴雨中心基本是沿其路径两侧及南侧分布,前者如6611(Tess)台风,后者如6906(Beffy)台风。这次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后,向西南方向移动,然后停滞在福建境内,2天后减弱消失,除闽东北及浙江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多个大于200mm的雨量中心外,在福建中南部也出现3个大于200mm的雨量中心。另外在香港北部还出现一个大于200mm的雨量中心,此类过程常与南侧的西南气流北移有关。

登陆浙江南部的台风

这里指的浙江南部是指石浦(不含石浦)以南的浙江沿海。这类台风经常是比较强的台风,台风眼壁和螺旋云带比较清楚,因而常在登陆点附近出现暴雨,登陆后,暴雨区基本上是出现在残留的热带低压中心附近。9015(Abe)台风路径及过程雨量,本次台风登陆后转向北一东北方向移动,除在台风登陆点附近出现一个300mm以上的暴雨中心外。另外还在杭州附近,苏浙沪交界处和江苏东部沿海出现3个中心最大雨量大于200mm的暴雨区。这次台风登陆后向偏西移动,残留的热带低压在江西境内迥旋3天后向东北方向移动,17日消失在江苏境内,除在台风中心登陆点附近出现2个大于200mm的暴雨区,在江西、安徽、江苏、山东出现多个中心雨量大于300mm的暴雨区,其中赣鄂交界处和大别山区分别出现大于400mm的暴雨中心,比台风中心登陆点附近的雨量更大,这也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

不同路径下的台风暴雨 台风过后会一直下雨吗

台风

登陆浙江北部的台风

这里指的是在浙江石浦及以北登陆的台风,这类个例较少,8807(Bill)台风8月7日23~24时在浙江象山登陆是其一例,这次台风登陆后强度加强,并形成台风眼壁,螺旋云带也加强,因而登陆点雨量不大,但在杭州附近形成一个大于100mm的暴雨中心,台风深入内陆后,又在皖、鄂、豫各有大于100和200mm的暴雨中心。然而7910(Tudy)台风,其降水分布比较奇特,这次台风于8月24日8时在浙江舟山普陀登陆即转向东北,在登陆点附近有325mm的大暴雨,在其南侧台湾岛上有817mm的特大暴雨中心。在广东、福建南部也有100mm以上的雨量中心,但是这次台风过程降水量的统计日期是不合适的,实际上是福建、广东的降水主要是发生在8月21日和22日,因此和7910台风无关,7910台风对福建的降水影响很小,只有北部有些小雨。

登陆粤西的台风

这里所指的是在珠江口以西的广东沿海登陆的台风。在一般情况下,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台风中心登陆点附近,如6415(Rudy)台风,就是这种类型的一个典型代表。9月5日15时在广东珠海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消失在广西境内。登陆点附近及其西南侧有3个大于300mm的暴雨区。然而有的台风,登陆点的东北侧有比较大的暴雨,6411(Ida)台风,8月9日01时在澳门登陆,这次台风暴雨影响范围很广,受其影响,福建8月8~11日有不少站日雨量大于50mm,其中华安过程雨量达208mm,云霄日雨量达119mm。

深入内陆的台风

这里指的是台风登陆后残留的热带低压中心深入内陆的赣、湘、皖、鄂、豫、晋、冀等省,无论登陆何处,只要残留的热带低压到达上述各省,都可认为是深入内陆。7503(Nina)台风就是这类台风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它先在台湾登陆,8月4日3~4时在福建登陆,由于受台湾地形影响,台风中心登陆福建时雨量并不很大,可是这次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在鄂、豫滞留期间,6~8日在河南驻马店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据水文站测得的雨量,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mm,成为历史上著名的“75.8”特大台风暴雨。

9608(Herb)台风登陆后的路径与7503台风十分类似,这次过程也在河南省造成很大暴雨,由于受残留的9608台风的热带低压的影响,河南卫河上游从8月3日14时开始降雨,流域最大3日降雨量为537.2mm,辉县市薄壁镇西寨山雨量站24小时降雨量467mm,全流域平均24小时降雨量185.5mm,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该流域资料记载以来所罕见,于是出现卫河流域历史上水位最高的洪水。1995年4号台风7月31日12时在广东海澄登陆后北上,于8月上旬其残余环流影响到晋、冀两省,造成两省的特大暴雨洪灾。

不过在《台风年鉴》中,只统计到8月2日止,实际上它的影响还持续了较长时间。9406(Tim)台风是登陆后又一个深入内陆比较典型的个例,这次台风于7月10日19~20时在台湾新港第一次登陆,7月11日6时在福建晋江第二次登陆,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江西,减弱为热带低压。12日02时于江西吉安附近热带低压转向N—NE方向移动,一直移到辽宁省。所经之处,都出现100mm以上的暴雨,其中湘、赣、冀、辽都出现大于200mm暴雨中心。这次过程除福建柘荣出现373mm为最大雨量外,另外在河北永德以南附近还出现一个最大雨量为307毫米的暴雨中心,1985年先后有3次台风、2个热带低压袭击东北三省。8506(Teff)台风于7月30日22~23时在浙江玉环登陆,登陆后转向东北,于8月2日16~17时在辽宁东沟再次登陆,热带低压移经黑龙江转向东移入俄罗斯。

8509(Manie)台风8月18日12时在江苏启东登陆后转向东北,于8月19日20时再次在辽宁大连登陆,并继续移进黑龙江境内。8508(Kit)台风于8月14日登陆朝鲜后,进入我国东北。由于连续受到3个台风引起的大暴雨的袭击,东北三省,尤其是辽宁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造成很大损失。8509台风,是其中一例,如图6-72.可见对东北三省影响很大,最大雨量中心在辽西,达282mm。8508台风最大雨量在丹东,达175mm。8506台风最大雨量也在丹东附近,达149mm.这次台风于8月8日20~21时在福建连江登陆,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经江西、湖南,于8月11日消失在湖北武汉西南侧。

热带低压的西南侧在江西的吉安附近和湖南益阳附近分别出现大于300mm和400mm的暴雨区,前者最大达365mm,后者最大达427mm。大量事实表明,只要有减弱的热带低压或是台风倒槽影响到内陆地区,都可能造成当地罕见的大暴雨过程,有时台风危害最大的,不是在登陆点附近,而是在受台风减弱成为热带低压影响的地区,1975年8月6~8日河南省驻马店受台风残留低压的暴雨袭击造成的灾难,是我国解放后最严重的一次气象灾害。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5612台风在浙江登陆后深入到华北地区时,在河北一北京地区出现好几个大于300mm的暴雨中心,保定地区最大雨量达528mm。

6411台风在厦门登陆后西行到贵州境内,出现274mm暴雨。6903台风在粤东登陆西行到云南,在云南澜沧附近出现333mm的暴雨。7416台风在河北登陆后深入到黑龙江,在中蒙边境出现大于100mm的降水。7613台风在福建莆田登陆后,深入到内地,在大别山附近形成副中心,使豫晋两省出现大范围大于100mm的降水,其中兖州附近达302mm。又如7805(Trix)台风,7月23日在浙江宁海-三门登陆时,中心附近没有出现比较大的降水,被戏称为“干台风”,可是深入到河北境内,在河北遵化附近出现大于400mm的特大暴雨,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对于深入内陆的可能出现暴雨的台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台风过后会一直下雨吗

台风过后不一定会一直下雨。

台风过后,雨是否会持续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台风的强度、移动路径、以及台风过后的天气系统变化。台风本身带来的强风和降水在其登陆和移动过程中对当地造成显著影响,但台风过后的情况则更为复杂。

台风的结构和移动路径:台风的结构和移动路径决定了其降水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有些台风虽然强度较强,但带来的降水并不一定广泛,可能是因为台风在行进过程中吞进了太多低温干燥的冷空气,导致云系分散,减少了降水。

台风的外围影响:台风的外围螺旋雨带可能会在台风减弱后仍导致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包括龙卷风等,这些现象可能导致雨势虽然减弱但仍然频繁。

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影响:台风的残余环流和季风、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变化也会影响台风过后的天气模式。例如,如果副热带高压系统加强西伸,可能会导致降水减弱,天气逐渐转热。

地质灾害的防范:持续的强降雨可能导致土壤含水量饱和,增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风险之一。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