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台风外围云团暴雨 台风外围风大还是里圈风大

2024-06-21 来源:天气网

导语:台风外围云团暴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天气现象,它通常伴随着台风的形成和发展,对气象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台风的外围,云团的形成和演变与多种气象要素密切相关,如风向、风速、湿度、温度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云团的结构和强度,从而引发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下面就去看看台风外围风大还是里圈风大吧!

台风外围云团暴雨 

台风外围云团暴雨 台风外围风大还是里圈风大

暴雨

台风外围的云团暴雨是指距台风中心100km以外或更远地区的云团造成的暴雨。自从有雷达探测和卫星云图之后,曾观测到多次由台风外围的云团入侵造成的暴雨。这种暴雨多数出现在台风环流的北侧或南侧,这是因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岸线近似南北走向。当台风登陆后在台风环流北侧,高空仍盛行东到东南气流,海上云团形成后沿偏东气流移动,暴雨出现在台风北侧。而在台风南侧盛行南—西南气流,云团形成后沿盛行气流向偏北移,暴雨出现在南侧。

例如7315(Nora)台风,10月10日12时左右在厦门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移,10月10日14时,台风中心已经移到厦门西北约50km的华安县境内,这时在雷达回波上,在台风东侧有较强的云团回波,并随台风外围的环流向西北方向移动,影响到福州市和宁德市,其中福鼎受云团影响出现日雨量高达352mm的特大暴雨,过程雨量达486mm,这是台风中心登陆在闽南,而其外围云团暴雨出现在北的例子。另一种例子是台风中心登陆在闽北或浙南,而其外围的云团暴雨出现在南的情况。

例如7209(Betty)台风,这次台风8月17日15~16时在福建的福鼎—浙江的平阳之间沿海登陆。这也是一个比较强的台风,登陆时中心气压965hPa,风力12级。然而在台风中心登陆后将近24小时,即8月18日14时,当时台风已减弱为低气压,位于闽赣交界处,即28.1°比较大的云团向北移,如图6-25所示。于是18日下午闽南出现大暴雨,云团向北影响到福州市以南的沿海地市。

N、117.3°E附近。这时,从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上都可以看出,在南海东北一台湾海峡南部有一个比较大的云团向北移,于是18日下午闽南出现大暴雨,云团向北影响到福州市以南的沿海地市。这次台风过程有3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福鼎,过程雨量为345mm,日最大雨量为193mm其次是柘荣,过程雨量333mm,日最大雨量为182mm,这个暴雨中心是由于台风的螺旋云带和眼壁共同形成的。

台风外围云团暴雨 台风外围风大还是里圈风大

台风

因为这次台风登陆在福鼎一平阳之间,登陆前中心没有经过台湾,强度仍然很强,螺旋云带和眼壁结构都很清楚,因而形成大暴雨是正常的。另一暴雨中心,位于武夷山,这是台风登陆减弱为低压环流中心所经之地,暴雨是由低压环流及地形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第三个成片大于150mm的暴雨区中心,位于云霄(288mm)和漳浦(283mm),主要是由于台风环流外围的云团造成的。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云团形成的暴雨强度很大,云霄日雨量达222mm为最强,其次是东山日雨量达194mm,第三是南安,日雨量达180mm。

类似这样的过程,还有9005(Ofelia)台风,这次台风于6月23日13时在台湾花莲港至成功之间沿海登陆,斜穿台湾,强度锐减。24日4时再次在福建福鼎登陆时,已减弱为热带风暴,因而台风本身形成的降水并不大,福鼎过程雨量只有93mm,柘荣达149mm是由于地形增幅作用的结果。然而,当台风中心于24日下午北移到杭州附近时,这时南海东北部有一个深对流云团发展,并向东北移,于24日夜间袭击泉州市及莆田市,造成很大暴雨。据气象站纪录,雨量最大是崇武站和晋江站,分别达260mm和190mm,据乡镇雨量纪录,24日05时到25日05时,晋江安海雨量533mm、罗山509mm、东石388mm,来坑、龙湖各为300mm,莆田市湄洲岛雨量也达300mm以上。当时晋江安海和石狮一片汪洋,可见雨量是很大的。

台风外围风大还是里圈风大

台风外围风大。台风的结构和风力分布是复杂且分层的,其中风力最大区域位于台风的眼墙区,即台风眼壁周围。眼墙区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的区域,风速向内急剧增加,环绕在台风周围的这一区域风力最大。因此,相对于台风的里圈(即台风眼区),外围区域的风力更大。台风眼区,位于台风中心,是一个相对无风、少云和干暖的区域,其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公里~70公里不等,平均约45公里。这意味着,在台风的结构中,外围区域的风力要强于里圈的风力,尤其是在眼墙区,风力达到最大。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