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 螺旋云是怎么形成的

2024-06-21 来源:天气网

导语: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的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螺旋云带为气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而眼壁暴雨则通过强烈的降水过程进一步增强了气旋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在观测和分析热带气旋时,对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的监测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一起去看看螺旋云是怎么形成的吧!

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

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 螺旋云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

台风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外围的螺旋云带和台风中心附近的眼壁引起的,然而其情况又是非常的复杂,出现暴雨的部位每次台风过程,都有很大差异。据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观测到的螺旋云带特点,大体可分为东北侧暴雨、西南侧暴雨和西侧—西北侧暴雨三种类型。

台风东北侧暴雨

这类台风螺旋云带主要是集中在台风的前半部,后半部螺旋云带较弱。其降水特点是登陆前暴雨很猛,登陆后雨势迅速减小。例如7301(Wilda)台风、6911(Elsie)台风、6001(Mary)台风都是这种例子。1973年7月2日13时20分雷达回波照片(每圈100km),可见,台风中心还在南海东北部海上,但在台风正北方外围,强对流回波强烈发展,并始终维持近东西向排列。随着台风中心向偏北移动,外围螺旋雨带也向北移,并影响福建省中南部沿海。以后台风强度在近海区显著发展,有明显台风眼区,东侧到东北侧螺旋云带发展很强,因而造成很强的暴雨。

主要降水出现在7月3日08时到4日08时,其中厦门和漳州两市还包含7月2日夜间至3日上午的雨量。暴雨中心附近的雨量都是3日08时到4日08时之间的降水。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由台风螺旋云带和眼壁形成的降水,暴雨区出现在台风中心的东一东北侧。当然,强暴雨的形成还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特别是前期弱冷空气的入侵有较大影响。

台风西南侧暴雨

这类台风的螺旋云带,主要出现在台风前进方向后半圆的西南气流中,而台风的前半圆螺旋云带较弱。暴雨主要集中在台风中心的西南侧,而东北侧相对较弱。例如7115(Nadine)台风和7204(Susan)台风。

7115台风于25日登陆,26日05时再次在福建省晋江县围头登陆,强度减弱为热带风暴。但在热带风暴的后半圆一直有较强的螺旋雨带,而在前半圆螺旋云带较弱,因而降水主要出现在台风中心的西南侧。由于这次台风登陆,强度大减,已不存在台风眼壁,因而其雨量不大,如图6-17.其中还包括其后期其他因素的降水,与7301台风螺旋云带降水之间有很大差异。

螺旋云带和眼壁暴雨 螺旋云是怎么形成的

暴雨天

台风西侧—西北侧暴雨

当时台风中心位于25.0°N、121.0°E,就是在台湾省桃园附近,这是一个空心台风,但是周围螺旋云带十分清楚。由于高空台风环流范围很大,在卫星云图上也可以看出,其外围的螺旋云带范围很大,且由于风场分布的不连续及风场存在的脉动现象,致使螺旋云带生消变化很快。当时位于闽北—浙南的螺旋云带,就是于29日从南海东北部以很高的移速,沿着高空台风外围旋转而来。在它的影响下,从闽东北沿海至泉州市地区,于30日上半夜到31日上午先后出现大暴雨,柘荣日雨量达303毫米,罗源县的鉴江镇30分钟雨量高达147毫米,创福建雨强之最。图6-19为9216(Polly)台风过程雨量。柘荣高达406毫米为最大,其次是罗源达313毫米。此外还有几个较大的雨量中心。

虽然统计的是过程雨量,但主要降水是发生在8月30日夜间到台风登陆之前的12小时内,可见螺旋云带雨量之大。以上我们根据实践遇到的事实,给出台风外围的螺旋云带出现的3个不同区位。还可能会有其他还没有遇到的情况,这再次表明,台风暴雨落区是有很大的随机性,必须依据当时现场实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降水落区和量级的预测。

7913(Mac)台风也是台风中心东北侧由于螺旋云带形成的一次大暴雨。这次台风于9月23日23时在珠海登陆,3小时后减弱为低气压。在台风中心主云团减弱消散的同时,在台风中心的东北侧约170km附近,有一条长达几百千米很强的新螺旋云带回波生成,并不断加强,然后沿高空台风外围气流,呈气旋式向北移到惠阳、惠东地区。

螺旋云是怎么形成的

螺旋云是由强对流云团演变而来的。这种云带结构是热带气旋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对流活动旺盛,气流有显著的上升运动。在热带气旋中,从云墙到外缘的云区分布,形成了一条或几条螺旋云带旋向中心眼壁。这些螺旋云带是热带气旋内气流上升运动的一个明显标志,也是其结构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外,螺旋云带在台风结构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为台风外围、台风本体和台风中心三部分。台风外围就是螺旋云带,其直径通常为400-600公里,有时可达800-1000公里。这些螺旋云带是由强对流云团演变而来,随着台风的移动和发展,这些云带也会相应地变化和移动。

因此,螺旋云的形成与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这些天气系统中强对流云团演变的结果,具有明显的上升气流和螺旋状的结构特征。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