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台风地形的影响因素 地形影响的是什么

2024-06-21 来源:天气网

导语:台风地形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形的高度和形态、水域的分布和特征以及地形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等,而且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台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因此,在研究和预测台风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防御的有效性,下面就去看看地形影响的是什么吧!

台风地形的影响因素 

台风地形的影响因素 地形影响的是什么

台风

地形对台风风力大小及其分布有很大影响,台湾岛上的中央山脉主峰玉山高达3997m,在中央山脉中高于3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秀菇峦山(3833m)、雪山(3884m)、南湖大山(3740m)、蓄莱主山(3559m)、卑南主山(3293m)、北大武山(3090m)。它们构成对台风的一个天然屏障。

每当台风外围的偏东气流到台湾省东部海岸时,由于气流遇山受阻,沿山脉东侧山坡爬升,气柱收缩,相对负涡度增大,气压上升。当气流在西侧下滑时,气柱膨胀,相对正涡度加大,气压下降,于是在中央山脉的西侧形成地形倒槽,从而使福建中部、北部沿海气压梯度加大,因而常在台风外围的6级风力圈尚未影响之前,福建中部(有时北延到北部)沿海就提前出现大风,其提前时间一般可达18~24小时,最多可提前达36~42小时,视台风外围范围大小而不同。

6207(Nora)台风,当台风中心位于19.8°N、132.1°E时.由于受地形槽影响,福建中部沿海就开始出现大风。6312(Glo-ria)台风,当台风中心位于20.0°N、130.7°E时,由于地形槽影响,福建中部沿海开始出现大风。9018(Dot)台风中心位于18.4°N、131.2°E时,也是由于地形槽影响,福建中部沿海开始出现大风,距当时台风外围6级风力圈的距离还有700km。这些都是提前很长时间福建中部沿海开始出现大风的比较突出的例子,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在前面我们曾注意到,当△P疵-平在7.0~8.9hPa时,尚有15.0%福建沿海风力在6级以下,看来似乎很怪,也很难掌握。

其实也是由于地形的作用引起的。分析表明,它和气压梯度方向有关。当气压梯度由北指向南时,福建沿海风力大小与△P被-平大小是相适应的,当气压梯度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或由西北指向东南),则沿海风力要比气压梯度由北指向南时大(或小)。梯度方向对福建沿海大风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边界层以下的地形摩擦作用引起的。福建属于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带,境内主峰在1500米以上的山地甚多,因而边界层厚,摩擦作用大。据研究,在边界层消失的动能是:通过边界层的厚度≈VVW'地面=VC。!V²|地面(6.1)式中V为摩擦层内的平均风速,Cp为阻尼系数,V为地面风速。

可见,动能的消失,与C有很大关系,而Cp是由摩擦层内地面的粗糙程度确定的。当气压梯度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时,梯度层内盛行北—西北风,风从陆地来,由于摩擦作用大,动能消失多,故地面风速较小;当气压梯度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时,梯度层内盛行东北一东北东风,风从海上来,摩擦作用小,故地面风速较大。因而在同样的△Pm…-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同的风速,有时甚至差异很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C。是很难估算的。为此,我们在分析气压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用赣州一福州的气压差(△Pm-M)作为C,大小的一种定性估计。

统计表明,当△PW-≥4hPa时,Cp可能较大,因而沿海风力较小;当△P-8≤-2hPa时,则C,可能较小,因而沿海风力较大。当台风中心位于26°N以北时,常出现第一种情况,因而沿海风力一般较小。除闽东北靠近台风中心风力可能较大外,以南风力不大,而福州西北风较大。例如1956年7月31日在浙江象山登陆的台风,福州西北大风达8~9级,并持续长达30多小时。当台风中心位于23°N以南时,可能出现第二种情况。台湾地形槽对福建沿海风力的加大作用主要是出现在福建的中部、北部沿海,尤其是中部沿海的风力加大作用很明显,而对南部沿海风力的加大作用不明显。

自16日08时起,台山、平潭开始出现大风,这时台风中心距平潭还有8个纬距,而当时台风外围6级风力圈的半径大约只有4个纬距。随着台风中心的逼近,中北部沿海出现了大风,并不断加强,而东山一直到18日20时,风力还不大。可见,地形槽对福建中北部沿海风力加大作用较大,对福建南部沿海风力加大作用不大。

19日02时,当台风中心靠近东山时,风力猛增达10~12级,而这时位于中部沿海的平潭、崇武两站的风力陡减到6级以下,而台山站仍有大风,沿海风力分布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怪现象。这也是由于地形的作用引起的。因为当台风中心逼近福建南部沿海时,台湾省处于台风中心东侧,境内盛行偏南气流,因而在台湾省北部沿岸形成一个地形低压环流,北部沿海受其影响,仍有大风,中部沿海处在两个气旋性环流之间的鞍形区内,因而风力甚微。

台风地形的影响因素 地形影响的是什么

地形

地形影响的是什么

地形影响的是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文化传播、语言差异、信息交流等方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势高低: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随高度升高而增加,超过最大降水高度后,降水随高度升高而减少。

地形起伏:高耸的山脉成为低层空气流动的障碍,阻滞冷暖空气,影响气流水分,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山坡方向: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差异,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

类型: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而坡度大于25°的地区适合发展林业或养殖业。

机械化水平:地形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平原区机械化水平较高,山区较低。

地形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特殊工业考虑地形因素,如需要大面积厂房的工业倾向于地形平坦的地区。

在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方面,地形影响:

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呈“之”字型,而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方式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港口需要陆域平坦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成本: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地形对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传播:地形的差异影响文化的传播和语言的差异。

信息交流:地形影响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方式。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