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螺旋云带的形成 螺旋云带形成原理是什么

2024-06-19 来源:天气网

导语:螺旋云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壮观的自然现象,而且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当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时,由于温度差异和气流运动的影响,暖湿空气会沿着冷空气的边缘上升,这种上升运动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逐渐形成云团,下面就去看看螺旋云带形成原理是什么吧!

螺旋云带的形成

螺旋云带的形成 螺旋云带形成原理是什么

螺旋云带

台风外围螺旋云带的形成是由于风场分布不连续、不均匀而出现的风向、风速在水平方向辐合的结果,因而螺旋云带是围绕热带气旋旋转的。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并随着风场的脉动而变化。螺旋云带的形成也表明台风外围具有一定的水汽含量,有利于云带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螺旋云带的形成,还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螺旋云带实际上是一种重力波,它可以在台风边缘由外部强迫产生,然后向中心传播,也可能在眼壁附近产生,并向外传播。有人认为螺旋云带是由随机扰动形成的,其中必要条件是基本态的旋转,即认为旋转也能把稳定扰动组成条状分布。有人认为螺旋云带是边界层不稳定形成的呈螺旋形的滚轴状涡旋。

螺旋云带形成原理是什么

螺旋云带是台风最显著的云型结构之一,在云带中有显著的上升运动,对流活动旺盛。它是台风内部热量垂直输送和位能转换为动能的主要地区,且螺旋云带的结构(如螺旋云带的紧密程度)与台风的强度有密切关系。

螺旋云带不同部分上的云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运动规律。云带最前端往往是对流发展最旺盛的地方,总体表现为旋入风暴中心的运动。

从强对流云团发展为主螺旋云带的演变过程中,螺旋云带主要表现为其前端的对流逐渐加强,其余部分逐渐减弱,以及前端的强对流云团总体表现为旋入运动且维持时间较长,而其余部分的云团总体表现为远离中心等的特征。除此之外,螺旋云带的结构(如螺旋云带的紧密程度,螺旋云带上的强对流云团等)与热带气旋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

螺旋云带的形成 螺旋云带形成原理是什么

螺旋云带

热带气旋中螺旋云带动力不稳定的性质

将一指定的基流廓线代入这两个模型,均会出现不稳定扰动。前者的流动为涡旋运动,仅在不稳定扰动的两个峰值之间可以看出螺旋状的结构特征,在距涡旋中心140km的外围,不稳定扰动沿径向没有波动分布,没有螺旋云带状结构。此处相应于涡旋rossby波的停滞半径(stagnationradius),在此半径之内出现的螺旋结构称为内螺旋云带,而在此半径之外出现的螺旋云带称为外螺旋云带。也就是说前者仅出现了眼壁(最大风速半径之内的最大扰动中心)、内螺旋云带,而后者则出现了眼壁、内螺旋云带和外螺旋云带。 

螺旋是在热带扰动发展成为热带气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也是热带气旋发展程度和强度的一个标志。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