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云墙高度是多少 云墙是怎么形成的

2024-06-19 来源:天气网

导语:云墙高度是多少?这个不太好解释,其实云墙的高度可以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例如,在热带地区,由于温度高、湿度大,积雨云发展旺盛,云墙的高度往往较高,有时甚至可以超过万米,而在高纬度地区或干旱地区,云墙的高度则可能相对较低,下面就去看看云墙是怎么形成的吧!

云墙高度是多少

云墙高度是多少 云墙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

雷达观测表明,云壁的高度常在15km以上,最高可达18~19km。1958年9月25日Ida台风曾观测到其高度达19.8km,当台风中心位于测站以东约60多千米时,有一个发展非常完好的台风眼,台风眼两侧,云墙十分完整,犹如两座山峰矗立在两侧。

回波高度西侧接近24km,东侧高于24km,比1958年Ida台风的回波高度高出4km,比较强的降水回波西侧接近12km,东侧8km左右。到了8月19日11时45分(北京时,下同),当台风中心在测站以东40km左右时,由于接近台湾岛,受地形影响,在11km以下,台风眼内已充满对流云,但在11km以上仍可见残留的台风眼,两侧云墙已十分靠近,西侧回波高度最高接近24km,东侧高于20km,比较强的降水回波,东西两侧均达12km以上。

到了16日05时,这时台风中心已在台湾岛上,台风眼已完全消失,观测到大范围较强的回波,大约在径向100km的范围内,回波高度都在16~18km之间,表明对流发展很强,尤其是距测站以东约70km附近,强降水回波达12km以上,最强达40dbz,相当于特大暴雨强度。在测站以东约30km,强降水回波最强达33.6dbz,相当于暴雨强度,是台风登陆台湾岛之后,其后部两支比较强的螺旋云带引起的降水。这是一次观测到的比较典型的台风云墙回波及其演变过程。

6月29日05时04分长乐雷达站观测到的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由图可见台风眼两侧云壁十分清楚,西侧高度近20km,东侧只有8km左右,虽然垂直剖面高度不高,但回波强度较强,两侧最强的回波均达45dbz,相当于大暴雨强度。然而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着,到6月29日05时57分两侧云壁回波范围均缩小,其回波高度和强度变化不大,但是在台风眼内已开始有云,并有降雨回波,表明台风眼在减弱。6月30日13时36分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台风已经减弱为热带低压)台风云壁已不存在了,但仍有大范围的对流云回波,高度最高也达17km以上,回波强度上仍有大暴雨。

云墙高度是多少 云墙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

台风云墙(壁)是台风结构最重要的一部分,台风形成的12级以上的最强的狂风和高达10米以上的暴涛主要发生在云墙区内,同时也是造成台风暴雨主要的区域之一。在云墙区内还会出现胞线、龙卷风、闪电、雷暴,有时还会伴有冰雹。然而由于台风能形成很强的狂风、暴雨、暴涛而造成极大的破坏,因而对于飕线、龙卷风、雷击等造成的破坏常被忽视掉。我们在考察台风现场造成的破坏时发现,有时破坏带呈线状,可能就是由于飕线造成的;有的重物能被扬起十几米或更高,这可能就是由于龙卷风造成的;由于台风云墙内风声,雨声常把雷声掩盖着,因而难以听到雷声,但闪电还是经常被观测到,有强烈的闪电,必定伴有雷声。

云墙是怎么形成的

云墙是热带风暴、台风水平结构的组成部分,由大量潮湿空气强烈上升而形成的积雨云组成,环绕着台风眼,高耸似墙。它是热带风暴、台风中最大雷雨发生区,其内侧又是最大风速区。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因而,云墙是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