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台风数的逐日演变 台风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024-06-07 来源:天气网

导语:台风数的逐日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台风数量的演变趋势也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人们观察到台风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引发了对于台风数量减少原因的深入探究,下面就去看看台风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吧!

台风数的逐日演变

台风数的逐日演变 台风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台风

把96年台风观测数逐日累加起来,有助于考察和分析台风活动的时间演变规律。由于 使用了长序列的历史资料,使台风发生频率的逐日变化、逐月变化或每5天、每10天的变 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规律性,能反映出许多有意义的观测事实。

1)台风在2月份极少发生。这个最低频数月既不是12月份,也不是1月份。其中2 月的8日、9日、10日三天,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每天只观测到一个台风。因而2月的8、 9 、10日三天可称为台风活动的极端宁静日。

2)台风的最多发生月是9月份,而不是7月和8月。峰值是出现在9月4日,96年中 共观测到115个台风。而8月份的最多台风发生日是8月22日和8月31日,分别观测到109个台风。

(1)台风活动的宁静期

1 月初至3月13日为台风活动的宁静期。在此期间,96年中每天台风观测数一般不超 过10个,其中2月份一般不超过5个。

(2)台风的低频活动期

3月14日至6月22日为台风低频活动期,在这三个多月的时段内,观测到的台风数有 所增加,每天平均为15至20之间。

(3)台风活动的第一次跃升期

6月23日至7月2日为台风活动的第一次跃升期。在此短短10天内,台风数从20猛升 至50左右。在这次突然跃升后,高频台风活动维持10天左右,直到7月10日前后。

(4)台风活动的第二次跃升期

第二次跃升出现在7月11日至20日,在此短短10天内,台风观测次数猛增至90左右。

(5)台风的稳定高频活动期

7月20日至10月10日的大约80天里,台风数保持在90至100之间。这就是西北太平洋台风季节的主要时段。

(6)台风高频活动衰减期

10月11日至11月5日为台风高频活动衰减期。在此时期里,台风观测值逐日减少,从 90降到50左右。

(7)台风活动的第二次小高峰期

11月6日至25日,台风活动出现第二次小高峰期。在此20天内,西北太平洋台风数又 从50回增至60左右。在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低压及强台风的统计中,同样发现有这样一个

第二次峰值现象(见后文),其原因尚待进一步解释。

(8)台风活动衰减期

11月26日至12月底为台风活动衰减期。在此期间,台风数逐日下降较快,从每日平均 60左右下降到不足10个。

台风数的逐日演变 台风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台风

台风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台风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偏大、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等因素。

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偏大: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异常偏强偏大是导致台风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副高控制区域盛行下沉气流,抑制了热带对流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台风生成。例如,2020年7月,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面积偏大,导致台风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洋面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对流活动受到抑制,缺乏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造成历史上首次7月空台。

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导致次年副高偏强偏西,不利于台风生成。例如,2019年秋季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西伸,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导致越赤道气流偏弱,赤道西风位置偏西,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平面气压异常偏高,不利于低层热带对流的发展,因此台风的生成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

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导致大尺度环流变化,其中垂直风切变增强和低层涡度变化可能是台风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升高通过沃克环流的变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减少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与热带气旋有紧密联系的天气系统,如季风槽、洋中槽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通过垂直风切变、能量转化等对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也起到了直接作用。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