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生态保护环境是什么 生态保护措施有哪些

2024-05-24 来源:天气网

导语:生态保护环境是什么?生态保护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概念,它涵盖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复杂关系,可以说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确保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面就一起去看看生态保护措施有哪些吧!

生态保护环境是什么

生态保护环境是什么  生态保护措施有哪些

海洋污染

1.海洋污染状况

中国大部分近海的环境状况是好的,部分沿岸海域,特别是一些港口、河口、海湾,污染比较严重。其中,石油是主要污染物,南海珠江口等海域水体中油类含量平均值在0.05毫克/升左右,接近或超过国家一类海水质标准。其他海区也有石油污染。另外,不少海区营养盐(氮、磷)含量较高,富营养的问题比较严重,赤潮发生频繁。据统计,中国沿海共发生有记载的较大赤潮227起(含香港海区177起)。

进入海洋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海地区的“三废”排放,沿岸带工程建设、海上船舶、石油平台的废弃物排放和倾倒,海难事故溢漏的石油,以及海上倾废活动。例如1988年沿海11省、市废水排放量167亿吨,其中进入海洋的约80亿吨。另外,每年沿海地区约有8000—10000吨疏浚物倾倒入海。海上溢油事故也是重要的污染源。1973年来,发生100吨以上的溢油事故20多起,入海溢油2万多吨。

海洋污染已在许多方面造成了危害。污染严重海域经济鱼、贝类产量下降,品种减少,有些滩涂养殖场因而荒废。某些污染严重海域水体中含有肝炎病毒、大肠肝菌和其他传染病毒。1988年吕泗等海区毛蚶被甲肝病毒污染,导致其甲肝在上海等地流行,患者40多万人。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自7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和队伍,常年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颂布,开始了以法保护海洋环境的阶段。此后,又陆续制定了《海洋倾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为了贯彻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陆续建立了各级海洋环境管理机构及技术支持系统,每年对我国管辖海域进行巡航监视。到1988年,“中国海监”船巡航2568艘次,航行18万海里;“中国海监”飞机巡航243架次,航行15.4万海里,对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和珍稀海洋生物资源,中国还在海岛、海域和海岸带地区建立了各种海洋自然保护区。

到1990年,共建立了47个涉及上述区域的保护区,其中国家级的有8个。1991年,有关部门制定了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今后5年内将再建15—2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50—70个地方海洋自然保护区,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体系,使中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生态保护环境是什么  生态保护措施有哪些

海洋污染

生态保护措施有哪些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这包括但不限于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构建保护大格局,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压紧压实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环保责任。建立并推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公开承诺制,落实企业排污主体责任。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湿地和池塘的修复,包括建设人工湿地、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加强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等。池塘修复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淤、增加水生植物、改善水质、改善饲养管理和建设生物滤池等。

创新宣传模式,拓宽参与渠道,完善激励政策。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科普教育和自然体验基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邀请公众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维护生态安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