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深海矿产资源是指什么 深海矿产资源有哪些

2024-05-24 来源:天气网

导语:深海矿产资源是指什么?深海矿产资源是指位于海洋深处,特别是那些水深超过200米的区域中,蕴藏着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及油气资源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下面就去看看深海矿产资源有哪些吧!

深海矿产资源是指什么

深海矿产资源是指什么 深海矿产资源有哪些

深海

1.资源储量估计

在2000~6000米水深的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热液矿床和钴结壳。由于90%以上的深海区至今尚未进行过详细勘查,其资源储量也无精确计算,目前只有一些粗略估计。其中,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程度最高,也最为国际社会的关注。据初步调查认为,15%的深海区赋存有锰结核资源,总储量约3万亿吨。其中,太平洋约1.7万亿吨,印度洋和大西洋合计约1.3万亿吨。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富集地带位于北纬6°—20°,西经11°—180°之间,面积约1080万平方公里。大西洋的多金属结核分布区主要有:布来克海台、克尔文海山区、佛罗里达以东红粘土区、大西洋中脊区、开普海盆、厄加勒斯海台、南美海盆、南美东部沿海。印度河的多金属结核富集区主要有马达加斯加海盆、克罗泽海盆、澳大利亚海盆南部、南非岸外以东海域。太平洋是多金属结核资源最丰普的区域,勘探程度也最高,其资源量估计也比较详细。据L.J.mero(1965)根据54个测站样品等资料推算,资源总储量为1.7万亿吨。

1976年Archer和Healjng据1523个站位的资料推算,总储量约750亿吨。1977年Frazer采用网格计算法,计算出太平洋的可采面积为137万平方公里,总储量140亿吨。

2.勘探状况

大西洋多金属结核是1872—1876年“挑战者”号环球考察时发现的,但当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959年美国科学家L.梅罗系统整理了“挑战者”号及其他考察船的有关资料,计算出了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之后,美、英、法、苏、日、德等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调查勘探的高潮,并进行了试采。美国是最早从事多金属结核勘探的国家。

1962年以后,美国的深海探险公司、肯尼柯特铜公司、大洋资源公司和萨马公司进行了调查和勘探。70年代初,美国实施“国际洋底铁锰沉积矿产研究计划”,对世界各大洋都进行了调查,重点区域是夏威夷群岛和美国本土之间的区域,该区已达到详查的程度。70年代来,美国公司又详查了中太平洋东北部等区域。日本在60年代开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1970—1973年对300—4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了踏勘性调查,1974—1978年对190万平方公里海区进行了概查,对其中的部分区域进行了详查,1980—1983年又对13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概查和详查,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圈定了富矿区。

原联邦德国在1972—1974年,由海洋矿物开发公团组织力量,在夏威夷东南海域进行了8次调查,调查面积100~200万平方公里,其中对9.6万平方公里海域进行了详查,对1.2万平方公里核心矿区进行了经济评价,最后在3.43万平方公里区域探明了4000—8000万吨储量。原苏联从50年代末开始进行多金属结核调查,1964年编制了《太平洋底锰结核分布图》,1977年以后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富矿区进行了勘探。法国从1974年开始进行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并在法属社会群岛的塔希堤岛以北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开采方法试验。

在各国调查勘探的过程中,陆续建立了开发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国际财团,它们是:海洋采矿协会、海洋管理集团、大洋矿物公司、肯尼科特公司,锰结核研究协会、连续链斗集团、深海采矿协会、欧洲海洋集团。这些财团由美、英、法、荷等国的公司组成,意图在于集中各方面的资金和技术,在条件成熟时开采深海矿物。70年代至80年代初,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20多家公司,还进行了多次试验性开采,均获得成功。

1972年20多家公司联合在夏威夷海域,用连续链斗式采矿系统试采,获得7吨多金属结核。1977年美国联合钢铁财团在太平洋试采,获得少量矿物。由加拿大和美国一些公司组成的海洋管理集团进行3年采矿基础研究,1978年和夏威夷以东海域试采,日产锰结核300吨。1978年,海洋采矿联合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西南试采,每小时采矿50吨。洛克希德集团1978、1980、1981年都进行过试采,取得过日产结核500吨的好成绩。

深海矿产资源是指什么 深海矿产资源有哪些

金属

3.多金属结核开发趋势

多金属结核的商业性开发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有关国际法问题,二是经济效益问题,三是开发技术的发展问题。目前,上述三方面的条件都未完全成熟,因此本世纪内不会进入商业性采矿阶段。目前各国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都是战略储备性的。关于国际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制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53条规定实行平行开发制,即一方面由行将建立的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企业部开发,另一方面由有关国家及其自然人和法人与管理局以协作方式开发。

同时,为了照顾对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进行了大量投资的国家的需求,承认他们的先驱投资者地位,赋予他们在一定区域的勘探权,公约生效后他们的勘探计划被核准的优先权,以及在商业性生产开始时获得生产现额的优先权。为了处理深海采矿的规则、规章和先驱投资者的申请等问题,成立了国际海底筹委会。筹委会已开过九届会议,制定了一些深海采矿的具体规章、程序、申批了印度、法国、日本、前苏联、中国登记为先驱投资者的申请。至此,上述五国已经正式被准为先驱投资者,各获得了一块矿区。

目前,有关国家对深海采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美国1982年制定了深海采矿计划,1984年向四个财团颁发了勘探执照,为期10年,1992年以后申请开采执照。目前,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正在制定商业性采矿法规。日本是对多金属结核开发最积极的国家。1987年日本被批准为先驱投资者,目前的主要动向是:继续进行海底资源勘探;通过大型研究项目,在深海采矿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为了避免争端和探勘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协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希望西方国家与77国集团的分歧能够解决。

法国也是先驱投资者之一,其多金属结核研究和勘探工作是以政府机关为主进行的,企业的有关活动也得到了政府的资助。目前,法国正在研究制定采矿、冶炼技术经济方案,探讨应付危机的对策,以及开发进度和战略措施等。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多金属结核资源的战略意义,在印度洋的赤道附近进行了多次调查,并选择中印度洋盆为其申请矿区,现已得批准,成为第一批先驱投资者之一。韩国、巴西、菲律宾、泰国等,都在积极考虑多金属结核的勘探开发问题,并且正在酝酿申请矿区。

其中,南朝鲜公开提出7.5万平方公里的申请矿区,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开发:1989—1992年,建造勘探船,进行勘探,1993—1999年,进行技术开发;2000年正式采矿,每年开采300万吨。据前西德学者F.Foders分析,如果深海采矿得以进行,经济上受损失的主要是扎伊尔、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些国家是铜、镍、钴等金属的出口国。因此,这些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反对开采海底多金属结核,其中澳大利亚最突出。

1986年,澳大利亚出席国际海底筹委会的代表提出了一份报告,认为多金属结核开发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这种看法有其客观的一面,即在目前金属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多金属结核开发经济效益不高,本世纪内不可能进入商业开发阶段。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陆地资源的逐步减少,21世纪的某个时期,开发海底多金属结核、钴结壳、多金属软泥、热液矿等形成的深海采矿业,必定成为一项重要的海洋产业。

深海矿产资源有哪些

传统矿产资源:这包括深海油气、多金属结核矿物等,是在深海中发现较早、已经进行工业开采或具备工业开采能力的矿产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这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可以燃烧的冰,是一种危险的“火种”。

热液矿产:富含矿物质的深海热液迅速冷却,可沉淀出含金、银、铜、铅、锌、锰等元素的硫化物,这是一种过去从未发现的工业矿床新类型,也是一种还在不断生长的多金属矿床。

富钴结壳:产于水深1千米~3.5千米的海山斜坡上,是一种表面呈花蕾似的皮壳状的物质,含有高浓度的钴和其他金属。

滨海砂矿:分布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包括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等,以及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等。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