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国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多少

2024-05-24 来源:天气网

导语:我国能源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其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要素,其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下面就一起去看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多少吧!

我国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我国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多少

能源

一、资源概况

从常规能源资源总储量看,我国是资源量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资源量计算,资源又显得很少,只及世界人均量的1/2.就能源资源储量来看,现已探明的可采储量较大,而远景储量更可观。所以,就能源资源总储量而言,基本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1990年末(下同),我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66123百万吨,其中烟煤和无烟煤为152831百万吨,次烟煤和褐煤为13292百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5.4%,居世界第三位。煤炭资源分布很广,全国除上海市、海南省外,均有煤炭资源分布,但大部分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仅山西一省就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而人口比较集中的江南九省市储量却很少。

我国煤炭资源品种比较齐全。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19433亿千瓦小时/年(含台湾),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可开发量的12.9%,水能资源7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32.79亿吨,居世界第十位。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999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九位。主要分布在八个大型盆地中(南海、东海、塔里木、四川、渤海湾—华北、鄂尔多斯、准噶尔及松辽盆地)。其中,以塔里木盆地的蕴藏量最丰富。此外,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核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

目前我们所获得的能源资源储量,只是反应了迄今为止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资源的储量将会产生新的突破。综上所述,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一定不利因素。首先从常规能源资源构成看,质量较差。煤炭资源具有突出优势,按预测的能源资源总量计算,煤炭占90%以上,石油占5%,天然气占2.6%,水能占2.4%。

其次,从资源分布看,资源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仅山西、陕西和内蒙三省约占保有储量的69%,石油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准噶尔四个盆地和近海大陆架盆地,约占资源总量的78%。天然气主要集中于塔里木、渤海湾、四川三个盆地,约占资源总量的50%。可开发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占总资源量的71%。

第三,能源开发条件较差。煤炭适于露天开采的仅占7.5%,而美国占32%,澳大利亚占35%。煤矿中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较多,占40%以上。石油资源约有一半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等西部干旱地区,开发条件很差。水能资源70%分布在高山峡谷地区,距负荷中心远,交通不方便。第四,从能源资源质量上看。煤炭品种虽然齐全,但炼焦煤比重低,约占1/3.其中,主焦煤、肥煤和瘦煤更少,分别占保有储量的5.1%、4%和4.3%。石油储量的95%是蜡状重质原油,燃料油比重高,低温时易凝固,给输送和炼制带来很大困难。

二、消费现状

1990年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为987百万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占16.6%,天然气占2.1%,煤炭占76.2%,水电占5.1%。平均每天消费煤炭289.1万吨,石油31.47万吨,电力17.07千瓦小时。与1980年比较,1990年消费的煤炭、石油、电力分别是1980年的1.7倍、1.3倍和2.1倍,是1953年的14.8倍、80.7倍和68.3倍。1990年人均能耗为869.49公斤标煤,仅是世界人均能耗的40%,是美国人均能耗的7.4%。

1990年我国常规能源总消费量为98703万吨标煤,其中生产消费量为79431万吨标煤,占总消费量的80%,工业用能占总能耗的68.4%,占物质生产部门总能耗的85.08%。生活用能比重小,只占总能耗的16%。在加工转换和运输等环节中能源损失量也比较大,占总能耗的4.5%。从而看出,中国能源消费的特点:

第一,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以煤炭为主,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比重很小,与世界差距很大。在世界总能耗11476.1百万吨标准煤中,石油占38.6%,天然气占21.7%,水电占6.7%,核电占5.7%,煤炭占27.3%,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煤炭的消费有60—80%用来发电,而中国用来发电的只占25.6%,经济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占有极大比重,一般在60—80%,我国75%以上消费煤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给开采、运输、使用、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也是我国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供电紧张局面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扭转。第二,在总能耗中工业耗能最高,约占总能耗的7/10.约占物质生产部门总能耗的4/5强,说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还不发达,能耗只占总能源消费量的12%。第三,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生活用能比重小,且优质能源比重小。在生活用能中80.20%是煤炭,电力只占11.99%。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秸秆、粪便为主。这不仅热能利用率低,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我国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多少

煤矿

三、生产现状

1990年全国常规能源生产总量为103922万吨标煤。其中,煤炭生产量为10788.3万吨(实物量)占74.2%,而焦炭的产量只有7328.2万吨,占煤炭生产总量的6.8%,我国是世界产煤最多的国家。石油产量为13830.6万吨,天然气生产量为153亿立方米,电力生产量为6212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267.2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的20%。在非常规能源生产,我国是建沼气池最多的国家,1990年为475万个,年产沼气约10亿立方米,我国也是消耗新柴最多的国家,目前每年消耗约为180百万吨。

由此看出,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中,以煤炭为主,其他一次能源的生产量很少,只占能源生产总量的25.8%,且水电开发程度很低,这与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极不相称的。我国总的能源生产能力很低,1990年石油生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58%,发电量占5.37%,天然气产量占0.69%,煤炭占22.3%,而美国石油产量占11.97%,天然气产量占24.78%,发电量占25.5%,煤炭占19.33%。

原苏联石油、天然气、发电量、煤炭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9.07%,38.09%,15.83%,14.56%。四、我国对策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国情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一方面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另一方面能源的损耗浪费又很严重。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成长阶段,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能源和原材料(高耗能产品)消费大国。能源资源、能源生产同人口增长、能源消费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方矛盾的途径,只能从开源节能两个方面着手,近期内必需把节能放在首位。

1.充分开发利用我国优势水能资源、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后备储量、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降低能耗我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由于水电投资不足,电价偏低,致使水电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水电开发程度很低,开发率仅为5.86%。今后应增加投入,加强水电开发的前期工作,把丰富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弥补我国电力的不足。我国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后备储量不足。

“七五”期间,石油每年新增可采储量,抵不上当年采出量。而未动用的探明储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稠油和低渗透油、大都属于零散、深层、薄层、低产储量,开采经济效益差,难以投入开发。后备储量不足,特别是可供开发的优质储量不足,是石油工业的突出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的勘探投资逐年减少。1984年前石油勘探投资占总投资的36%以上,到1989年石油勘探投资比重已降到25%,而开采投资比重则从1984年前的平均55%增至1989年的67%,导致储采比失调。

摆脱这一困境的途径是增加投入,调整石油工业投资结构。提高油价,使石油工业通过合理价格得到价值补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大幅度减少石油出口,增加石油进口量。减少我国过大的产量压力。还要减少国外钢和部分设备的进口,尽量采用国内产品等。用以调整石油储采比,加速石油勘探,增加我国石油的后备储量。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问题是资源的可信度和丰度不高,勘探难度大,资金严重短缺和忽视前期工作。致使其开发处于被动、落后局面。

今后应增加勘探投资和优惠扶植政策。加快大中型气田的勘探,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等是加速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之,应增加石油、天然气、电力的产量,使我国能源结构趋于合理化。我国许多工业产品耗能高,与世界选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如水泥、炼钢、造纸等几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是世界先进水平的2倍左右。我国自1979年开放以来,一方面因为调整了产业结构,轻工业比重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单位产值能耗逐年有所下降,且幅度较大。今后节能工作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逐渐更换能耗高的陈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创造条件逐步调整能源生产,消费结构,降低固体能源比重,提高环境质量由于我国过多的消费煤炭,至使环境粉尘SO2污染严重,各大工业城市,尤其是南方酸雨率很高,有的甚至高达85%以上。我国不仅发电用煤,而且工业和居民生活也大量用煤。多数是小规模分散使用,这不仅降低了能源使用效率,而且也污染了环境,使得污染控制更加困难。目前看来,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可以创造条件,逐步改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落后局面。

为了提高能源结构水平,必须加快石油、天然气的勘探步伐,特别应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使油、气比重有较大提高,积极发展电力,使电力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在电力建设中实行水、火并举,近期把开发水电放到重要位置。在能源资源贫乏,又有条件的地区短期内可适当发展核电,远期看,核电是不可缺少的替代新能源。增加开发优质煤的投资发展干净煤技术,增加煤炭洗选加工能力,增加煤炭气化、液化能力,采用先进燃煤设备等以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运输量大,热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3.分区对策黄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能源最紧缺地区,渤海地带能源供需矛盾不突出,根据这些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能源对策。黄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但资源贫乏,能源需求量的80%需从外地调入。因此,该地区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拉闸限电频繁。这一地区除依靠内地资源外,还应积极开发本地资源,加强核电的建设,同时,还应从国外进口部分能源。今后应主要发展低耗能工业,高耗能行业应逐步西移,便于生产布局与能源相适应。

粤、桂、闽地区除广东外,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较差。但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每年从外地净调入量占能源消费的一半。其中,广东、海南经济发展最快,能源自给程度最低。该地区首先应加快本地区的资源开发,大力建设水、火、核电站,并把水电、核电放在重要位置。可进口部分能源。环渤海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能源资发较丰富,能源净调入量只占消费总量的11%左右。

所以这一带应完全依靠国内资源,并努力增加生产,降低消费,开源节流,力争能源自给。我国内陆省份—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能源资源少,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能十分紧张,解决途径,首先是加快当地能源资源的开发,三峡电站的开发建设将为缓解该地区用电紧张状态起到一定作用。加紧西南水能资源的开发向该地区输电也是解决用电紧张的办法,同时还要由山西能源基地输送煤炭到该地区。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多少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33%。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来说,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能源消耗下,我国能够获得的能源使用效益较低。此外,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这表明,尽管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巨大,但能源利用的效率却相对较低,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能源管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这些措施旨在逐步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从而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热点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