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天气常识

台风残余环流西南侧的暴雨

来源:天气加2024/06/21 18:01:43

导语:台风残余环流西南侧的暴雨与多种气象因素密切相关,首先,台风残余环流本身携带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其次,地形地貌、海洋温度、大气环流等因素也会对暴雨的分布和强度产生影响,例如,山区地形的抬升作用容易加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而海洋温度的升高则有助于水汽的蒸发和输送,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台风是热力环流吗!

台风残余环流西南侧的暴雨

暴雨

台风是一个高温高湿的强对流系统,可以认为它是热带地区暖空气强盛向北爆发的一种形式,含有很大的不稳定能量,它的影响将存在很长时间。我们曾经做过长达20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台风云团在25°N以南进入西风带,作为一种不稳定的能量系统,将随基本气流漂流,环球一圈,按平均大气环流20°N~25°N地区的V分量,大约可向北5个纬距,按平均环流20°N~25°N之间的U分量,环球一圈大约需25天。

也就是说,大约每天向东移动约14.5个经距,当它环球一圈过25天再次到华南沿海地区时,将带来暖湿气流的加强,从而形成一次比较大的降水过程。以后我们又把热带云团在25°N进入西风带按台风云团同样对待,进行预测,并建立经验公式,获得很大成功。尤其是冬季在福建大降水概率十分小的情况下,其作用更突出。然而,在夏天,台风登陆后,常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或其西侧的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将深入到很远的内陆地区,直至我国华北、东北等纬度较高的地区。

虽然其强度大为减弱,但其残余环流的影响将存在很长时间,所经之处,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暴雨。如果其残余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1~3天,则可能出现灾难性的特大暴雨,尤其纬度较高的河南、河北、山西及东北三省更为突出。然而在低纬度地区,在台风西南侧,通常是受残留环流的北一西北气流影响,因而在这个部位出现的大暴雨,容易引起忽视,导致预报失误。9610热带风暴在福建漳浦登陆后约24小时,在高空残留环流的影响下,出现短时间的特大暴雨,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其大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残余环流的西南侧,发生在8月7日23时到8日10时之间。

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8月7日23时,在广东大浦开始有对流发展,并向偏北移动,不断发展加强,8日02时开始袭击福建的永定、平和、南靖等县,使永定02~04时2小时降雨高达116.9mm,随后云团向北北西方向移动,先后袭击上杭、长汀等县,造成永定、上杭、长汀的特大暴雨,以及南靖等县的大暴雨。上杭县的稔田8月8日04:30~07:30三小时雨量达161mm,太拔05~06时1小时雨量达115mm,创该县一小时降雨量最大纪录,上杭城关06~08两小时内雨量达128.1mm。长汀县的大暴雨从8月8日早晨开始,强降水主要集中在05:30~10:30之间,长汀站各时段最大降雨量,可见其雨强是很大的。

过程总雨量399.4mm,有390.6mm也就是97.8%是在10小时下的,因而造成重大灾难。这次热带风暴是在南海季风低压云团上发展起来的,其强度并不大,过程最大风速也不过是25m·s-¹。7日02时在福建漳浦登陆时,中心气压995hPa,风速18m·s-¹。由于强度不大,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在云团结构上,8月6日18时和20时都反映有两个主要云团,尤其是8月6日18时的云团,在粤东的一个云团似乎还比较强,于是被误认为热带风暴中心已于6日18时在汕尾—汕头之间沿海登陆,于是8月7日02时,当热带风暴中心正在漳浦登陆的关键时刻,停止编号,以致造成人们思想麻木,以为没事了,实际上真正的热带风暴中心正在闽南沿海。

8月7日08时,虽然这时地面低压中心已经很弱了,然而高空热带风暴低压中心环流还十分完整。图6-44为1996年8月7日08时850hPa图,由图可见,热带风暴环流十分完整,厦门市高度为139位势什米。再次证实真正的热带风暴中心是在福建登陆,而不是在汕尾—汕头登陆。在500hPa上,长江口区有一个588位势什米的高压中心,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达到30°N以南,高空热带风暴环流继续北移受阻,折向西北方向移动,从卫星云图上,似乎也证实这一点。

台风

可见在粤东一闽西南仍有一个云团并有螺旋结构,它似乎就是9610.热带风暴残留的环流系统,然而到8月7日17时,云团趋于减弱,但8月7日半夜就在这个云团附近,又重新发展并大大加强,于是形成了永定、上杭、长汀三县的特大暴雨。这是一个台风残余环流西南侧一次比较典型的特大暴雨过程。与此相似还有8909(Hope)台风,这次台风于7月21日02时在浙江象山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40m·s-¹,最低气压975hPa,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减弱。

7月21日20时至22日02时,残留的低压中心停滞在杭州以南附近,这时位于低压中心南—西南侧约250km的福建政和、寿宁等县出现大暴雨,以政和最大,造成突然袭击,局部损失较大。台风路径和过程雨量,由图可见在闽东北有几县雨量大于200mm,其中主要降水出现在21日半夜至22日凌晨几个小时内,政和、寿宁、福安、柘荣、福鼎、周宁6个县雨量都达100mm以上,其中政和县的外屯、铁山一带,15个小时内,降雨达350mm,政和县22日02:40~03:40一小时内降雨70mm。

据有关研究认为,台风涡旋中心垂直轴线向南倾斜加大,上下层风的垂直切变加大,不稳定能量增加;在低空暖式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激发下,对流和中小尺度扰动得到发展,导致远离低压中心的闽北、浙南形成突发性大暴雨。这类暴雨的形成,可能还与湿斜压锋区的作用有关。850hPa流场和温湿场,大陆上的干平流与来自南海和东海的湿平流在低压西侧的闽西—赣南地区,形成一条西南到东北走向的湿斜压锋区,它具有很强的力管场和最大的湿有效位能,在流场上有一条明显的偏北风与西南风的辐合线,因而有利于强对流云团的发展。

台风是热力环流吗

台风不是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包括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相比之下,台风是一种强大的热带气旋,其特征是中心气压很低,气流在水平方向向内辐合,然后在垂直方向上升。台风的生成必须满足热力条件,但台风的发展和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由热力环流所导致。副高对台风的影响体现在其强势维持使得台风能够以高速移动,而这种影响超出了热力环流的范畴。

此外,台风的强度和移动路径受到多种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地转偏向力、离心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等,这些因素在台风的生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并不属于热力环流的范畴。因此,虽然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台风作为一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其形成和发展机制超出了热力环流的定义和作用范围。

相关推荐
加载更多
猜你喜欢
加载更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24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