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烧饼

鞋底烧饼

【简介】鞋底儿烧饼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传统的面食小吃。枣强鞋底儿烧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枣强县城一个叫宋善庄(1895——1969)的人。民国初年,他在县城老十字街南头路东的宋家胡同口支炉烤烧饼。当时,他做的烧饼有三种:一种是死面圆形烧饼,外面扣着芝麻,受热鼓起来形似油炸糕;一种是发面圆形烧饼,不带芝麻;最后一种是鞋底儿烧饼。

【主要产地】河北,衡水市,故城县

【特产发展】

当时鞋底儿烧饼还没有名气,卖得不算快。到宋善庄的徒弟江存波时(绰号四麻子),鞋底儿烧饼开始小有名气。江存波是枣强城西江庄人,早年从其远房叔叔宋善庄学做烧饼。四十年代中期他也在县城老十字街开了个烧饼作坊,3年后去冀县城做烧饼生意。改革开放后,他从枣强县大食堂出来单干,在老十字街重操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适合夹肉的鞋底儿烧饼开始受到欢迎,他的生意越做越好。

【烧饼流派】

江存波已82岁时。他的两个儿子继承父业,在县城经营鞋底儿烧饼(不卷肉)。枣强鞋底儿烧饼的另一个流派是宋善庄的侄媳张淑霞,张淑霞八十年代初在县城老十字街附近烤烧饼,由于她有祖传的熏肉手艺,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将鞋底儿烧饼与熏肉融为一体,使之珠联璧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口感】

外酥里嫩,唇齿留香。

【制作工艺】

制作鞋底儿烧饼的设施不是很复杂,但却有一套独特的配方和工艺,而且只有纯手工制作,才会烤出风味。它所需的主要原料有精粉、麻酱、香油、小茴香、煮肉汤。

另外,煮肉需要七种中药配制的调料。所用烤炉先烙后烤制的,分上下二层。把面团做成鞋底儿状后,先放在上层的铛上烙,待至七、八成熟则放在密闭的下层烤,使其外皮酥脆。根据火候和火性控制烘烤时间,一般是2—3分钟。

烤好后取出,切开一个口,把已煮好且经过白糖熏制后放在老汤中的肉取出剁碎,放进鞋底儿烧饼里。这样趁热吃,口感外酥里嫩,唇齿留香,别有一番滋味。

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枣强人都对鞋底儿烧饼情有独钟。生活在武汉的枣强籍《平原枪声》作者李晓明先生,当年在县城读师范时,他经常花几个铜板买鞋底儿烧饼吃。如今,他仍保留着喜食鞋底烧饼的习惯。

其它特产

更多>>

美食

更多>>

周边景点